未明女律官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8
释放阅读上一章
未明女律官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9章

辰时三刻,县署门前已是人声渐起。

朱漆大门外聚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议论声、脚步声混杂在闷热的晨风里。

沈蕙笙早早赶到堂前,盼娣、来娣姐妹俩紧跟在她身后,稚嫩的小手握得发紧,却仍强撑着站在席下。

简知衡则静静立于廊下,目光温和,远远望来便让人心安。

县令与一众属吏陆续到位,堂前一切都在为今日的审理做最后的准备,空气中却已隐隐有了些肃然的气息。

李典史抱卷走来,目光与沈蕙笙短暂相触,神色有些怪异,沈蕙笙还未来得及细思,开堂的鼓声已然响起。

堂上传来三声响亮的惊堂木,县令正襟危坐,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道:“本县今日审理扶桐县女童击鼓鸣冤一案。讼人可在堂前陈词,有冤诉冤,有屈诉屈!”

堂下衙役高声道:“讼人盼娣、来娣上前!”

姐妹俩哪见过这种场面,手牵着手怯生生地走到堂前,看样子是被这肃杀的氛围吓得不轻。

沈蕙笙见状微一颔首,上前半步,稳稳行礼:“民女沈蕙笙,代盼娣、来娣姐妹陈情。”

县令看了她一眼,面无表情道:“既如此,便由你将案由一一道来。”

沈蕙笙站定于堂前,不急不缓道:“三日前,二人之母突然暴亡于家中,因死因蹊跷,姐妹无依,未敢轻葬,家中父亲早因无子对亡妻之事置若罔闻,姐妹无计可施,故携尸入县,击鼓鸣冤,望大人明察,还死者以清白。”

她的语调沉静而清晰,背脊直挺,在这公堂的威压下也丝毫不虚。

堂下的简知衡静静注视着,眼底掠过一抹赞许之色——这般从容气度,就连男子亦未必能有。

毕竟,沈蕙笙作为律师,对她而言,这种场合早已是家常便饭。

县令皱了皱眉,低头翻阅了一会卷宗,语气冷淡:“仵作验尸结果已有定论,死者体表无伤,又素有旧疾,此番暴卒,乃风疾所致,家属节哀,案情至此,当可结矣。”

风疾?沈蕙笙一愣,这不就是古代版的“中风”或“猝死”吗?

类似在现代遇上查不明死因的,随便写个“心梗”或者“脑卒中”,就算交差了。

——果然,无论古今,总有那么几种“万能死因”,方便又省事。

堂下人声微哗,盼娣和来娣瞪大眼睛,半晌还没反应过来。

这是在说......她们的母亲就这么死了?

沈蕙笙沉默了一下,忽而道:“大人,民女有一问。不知仵作验尸时,可曾解裙细查死者所佩之物?”

县令微愣,神情似有些不耐:“验状未载明。”

沈蕙笙抬眸,字字分明道:“既未载明,恳请大人召仵作上堂,当面问明。”

堂上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低语,简知衡却恍若未闻,只拢了拢袖口,目光追随着沈蕙笙,神色比方才更显专注。

县令面色不悦,却也无法驳回,只得挥手:“来人,把仵作唤上堂来。”

片刻,仵作被衙役领至堂下,跪地叩首:“小人叩见大人。”

县令问道:“你验尸时,可曾细查死者衣下之物?”

仵作低着头,声音听着有些发虚:“回大人,小人依照常例检视......并未细查衣下之物。”

沈蕙笙眉头一挑,冷声道:“仵作口中的‘常例’,究竟为何例?《洗冤集录》有言:‘凡检验死尸,虽妇人,亦当如法解衣详验。’既是命案,更应解衣细查,凡其所着、所佩之物,皆不可遗漏,方为尽法之道。”

女子声音不高,言辞却异常犀利,透着不容回避的锐气。

“若是按照仵作的说法,那是个女的只要不打脸,看不见的都是体表无伤咯?”

看来打人不打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她说完向前一步,道:“《刑统·杀人律》有云,‘验尸不尽,按失官守’,仵作若明知可疑而不查,非但失职,还应按共谋算!”

她一顿,又道:“况且,《详断例》也有案可据:有吏验妇尸不解衣,致遗漏致命伤,便当与凶手以共谋论处!”

仵作顿时一噎,额上汗意渐盛,目光闪烁,不敢直视堂上。

他从未曾想过自己会被当众追问,且追问者,还是个女子!

他更未料到,妇人之事也会被摊开细问,只觉堂前众目睽睽,呼吸都不禁滞了一瞬。

县令脸色一变,众人侧目,堂上气氛骤然紧张。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9章

作者名:馥芮白梨花
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8

辰时三刻,县署门前已是人声渐起。

朱漆大门外聚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议论声、脚步声混杂在闷热的晨风里。

沈蕙笙早早赶到堂前,盼娣、来娣姐妹俩紧跟在她身后,稚嫩的小手握得发紧,却仍强撑着站在席下。

简知衡则静静立于廊下,目光温和,远远望来便让人心安。

县令与一众属吏陆续到位,堂前一切都在为今日的审理做最后的准备,空气中却已隐隐有了些肃然的气息。

李典史抱卷走来,目光与沈蕙笙短暂相触,神色有些怪异,沈蕙笙还未来得及细思,开堂的鼓声已然响起。

堂上传来三声响亮的惊堂木,县令正襟危坐,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道:“本县今日审理扶桐县女童击鼓鸣冤一案。讼人可在堂前陈词,有冤诉冤,有屈诉屈!”

堂下衙役高声道:“讼人盼娣、来娣上前!”

姐妹俩哪见过这种场面,手牵着手怯生生地走到堂前,看样子是被这肃杀的氛围吓得不轻。

沈蕙笙见状微一颔首,上前半步,稳稳行礼:“民女沈蕙笙,代盼娣、来娣姐妹陈情。”

县令看了她一眼,面无表情道:“既如此,便由你将案由一一道来。”

沈蕙笙站定于堂前,不急不缓道:“三日前,二人之母突然暴亡于家中,因死因蹊跷,姐妹无依,未敢轻葬,家中父亲早因无子对亡妻之事置若罔闻,姐妹无计可施,故携尸入县,击鼓鸣冤,望大人明察,还死者以清白。”

她的语调沉静而清晰,背脊直挺,在这公堂的威压下也丝毫不虚。

堂下的简知衡静静注视着,眼底掠过一抹赞许之色——这般从容气度,就连男子亦未必能有。

毕竟,沈蕙笙作为律师,对她而言,这种场合早已是家常便饭。

县令皱了皱眉,低头翻阅了一会卷宗,语气冷淡:“仵作验尸结果已有定论,死者体表无伤,又素有旧疾,此番暴卒,乃风疾所致,家属节哀,案情至此,当可结矣。”

风疾?沈蕙笙一愣,这不就是古代版的“中风”或“猝死”吗?

类似在现代遇上查不明死因的,随便写个“心梗”或者“脑卒中”,就算交差了。

——果然,无论古今,总有那么几种“万能死因”,方便又省事。

堂下人声微哗,盼娣和来娣瞪大眼睛,半晌还没反应过来。

这是在说......她们的母亲就这么死了?

沈蕙笙沉默了一下,忽而道:“大人,民女有一问。不知仵作验尸时,可曾解裙细查死者所佩之物?”

县令微愣,神情似有些不耐:“验状未载明。”

沈蕙笙抬眸,字字分明道:“既未载明,恳请大人召仵作上堂,当面问明。”

堂上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低语,简知衡却恍若未闻,只拢了拢袖口,目光追随着沈蕙笙,神色比方才更显专注。

县令面色不悦,却也无法驳回,只得挥手:“来人,把仵作唤上堂来。”

片刻,仵作被衙役领至堂下,跪地叩首:“小人叩见大人。”

县令问道:“你验尸时,可曾细查死者衣下之物?”

仵作低着头,声音听着有些发虚:“回大人,小人依照常例检视......并未细查衣下之物。”

沈蕙笙眉头一挑,冷声道:“仵作口中的‘常例’,究竟为何例?《洗冤集录》有言:‘凡检验死尸,虽妇人,亦当如法解衣详验。’既是命案,更应解衣细查,凡其所着、所佩之物,皆不可遗漏,方为尽法之道。”

女子声音不高,言辞却异常犀利,透着不容回避的锐气。

“若是按照仵作的说法,那是个女的只要不打脸,看不见的都是体表无伤咯?”

看来打人不打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她说完向前一步,道:“《刑统·杀人律》有云,‘验尸不尽,按失官守’,仵作若明知可疑而不查,非但失职,还应按共谋算!”

她一顿,又道:“况且,《详断例》也有案可据:有吏验妇尸不解衣,致遗漏致命伤,便当与凶手以共谋论处!”

仵作顿时一噎,额上汗意渐盛,目光闪烁,不敢直视堂上。

他从未曾想过自己会被当众追问,且追问者,还是个女子!

他更未料到,妇人之事也会被摊开细问,只觉堂前众目睽睽,呼吸都不禁滞了一瞬。

县令脸色一变,众人侧目,堂上气氛骤然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