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女律官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7
释放阅读上一章
未明女律官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3章

那双眼睛,像是初春江水,温润无声,却将天地间所有的喧哗都隔在了外头。

那是一位极年轻的男子,眉目间带着书卷气,又不失稳重。

他所做之事,只是俯身将披风覆在女童肩头,从容得仿佛只是抚平一页被风吹乱的纸。

他没有斥责众人,也没有试图高声喝止什么,只以一身静气、一抹善意,便生生将那一刻的羞辱与百口压了下去。

“谢谢......”盼娣小声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未尽的惊愕与复杂。

而那男子只是微微颔首,神情不动如水,不言不语。

一抹静默之中,既无怜悯,亦无怯意,唯有一种体恤,将旁人难以言说的狼狈,温柔地收起,不惊扰、不声张。

可围观众人却炸开了锅。

有人侧目,有人窃语,也有人皱眉退避,更有甚者露出讥诮的神色,像在看什么极为荒唐又不堪之事。

试问——

谁家清白男子不对这等秽事避之不及?

可这男子倒好,既不闪躲,也不回避,仿佛所行之事,天经地义。

瞧他模样生得清隽挺秀,看起来也衣冠楚楚,却连男女之别都不晓得?

真是......恬不知耻!

围观众人从交头接耳转为指指点点,其中有男有女,目光如针,议论如潮。

而那名男子却仿若未闻,只静静立于原地,眉目沉静,仿佛那万钧风浪从未掀起一丝褶皱。

忽地,一声沉闷的鼓响炸裂开来,如当头一棒,敲在众人七嘴八舌的喧哗之上

“咚——”

只见是那沈蕙笙站在鸣冤鼓前,手持鼓棒,衣袂微动。

人群骤然安静,就连那名男子平静如水的眼睛也露出了微微讶异的目光。

沈蕙笙目光扫过四下众人,旋即看向李自德,不疾不徐道:“李典史,依《刑统·名例律》‘妄言诽谤’条,口舌之恶亦当伏法。”

“又据《斗讼律》‘聚众哄扰’条所载——‘凡于官署、官道、公堂聚众喧哗,围观生事者,杖四十。’”

“悠悠众口虽难堵,但理当有一尺法衡,还请大人替我们做主。”

沈蕙笙说完躬身一拜,人群中立刻传来几声低咳,低头的低头,四散的四散,一时之间,喧哗如市的街道顿时噤若寒蝉。

李自德朝围观众人摆了摆手,肃声道:“都散了吧,此处乃公堂门前,岂容喧哗!”

他说着便遣衙役上前驱赶,原本密密匝匝的人群便如退潮的水,渐渐稀落了下去。

沈蕙笙拍了拍盼娣的手,轻声安慰道:“别怕,没事了。”

盼娣抿唇点头,小小的身子仍旧颤抖,却不再那么惧怕。

李自德见混乱的场面已经稳定了下来,便朝里先行了几步,随后又回身看着沈蕙笙。

“沈三娘,不是要申冤?快些进来吧。”

他说完顿了顿,语带责备道:“你可知你今日所为,实属胡闹?!”

“这鸣冤鼓岂是你想敲就敲的?若非念及昔年你沈家借书之情,我怎会容你在堂前这般妄行?”

沈蕙笙应道:“女童年幼,孤苦无依,若不是敲了此鼓,何处替母伸冤去?难不成她们还得先入学堂、识字练笔,学写状纸,才能得堂上一听?”

李自德一噎,此女果真伶牙俐齿,沉默片刻,只轻叹一声,转身欲入堂。

沈蕙笙见状唤住了他,语气已缓了几分,带着一丝商量的意味:“李典史,方才的事......你也看见了,能否容我们先回家更衣,再来陈述冤情?”

李自德脚步一顿,面露犹豫之色,他的目光在沈蕙笙与两个女童之间停留了一瞬,终究没有硬声拒绝。

他点了点头道:“也罢,尸体已送往验房,你们若是真想讨回公道,便莫误了时辰,速去速回。”

说完又加了一句:“沈三娘,敲鼓之举虽情有可原,可这鸣冤鼓毕竟是衙门重器,下不为例。”

言罢,他拂袖入内,背影一如来时,仍是那副循规蹈矩的模样,只是脚步,似比方才轻了几分。

沈蕙笙朝他背影拱了拱手,低声道了句:“多谢李典史,我稍后便将状纸补来,定不让您为难。”

她随后转向两个女童,知这两个女童从远处而来、无家可归后,便俯身轻声道:“我带你们回家。”

说着,沈蕙笙牵起她们的手,一左一右,离开了县衙前的石阶。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3章

作者名:馥芮白梨花
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7

那双眼睛,像是初春江水,温润无声,却将天地间所有的喧哗都隔在了外头。

那是一位极年轻的男子,眉目间带着书卷气,又不失稳重。

他所做之事,只是俯身将披风覆在女童肩头,从容得仿佛只是抚平一页被风吹乱的纸。

他没有斥责众人,也没有试图高声喝止什么,只以一身静气、一抹善意,便生生将那一刻的羞辱与百口压了下去。

“谢谢......”盼娣小声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未尽的惊愕与复杂。

而那男子只是微微颔首,神情不动如水,不言不语。

一抹静默之中,既无怜悯,亦无怯意,唯有一种体恤,将旁人难以言说的狼狈,温柔地收起,不惊扰、不声张。

可围观众人却炸开了锅。

有人侧目,有人窃语,也有人皱眉退避,更有甚者露出讥诮的神色,像在看什么极为荒唐又不堪之事。

试问——

谁家清白男子不对这等秽事避之不及?

可这男子倒好,既不闪躲,也不回避,仿佛所行之事,天经地义。

瞧他模样生得清隽挺秀,看起来也衣冠楚楚,却连男女之别都不晓得?

真是......恬不知耻!

围观众人从交头接耳转为指指点点,其中有男有女,目光如针,议论如潮。

而那名男子却仿若未闻,只静静立于原地,眉目沉静,仿佛那万钧风浪从未掀起一丝褶皱。

忽地,一声沉闷的鼓响炸裂开来,如当头一棒,敲在众人七嘴八舌的喧哗之上

“咚——”

只见是那沈蕙笙站在鸣冤鼓前,手持鼓棒,衣袂微动。

人群骤然安静,就连那名男子平静如水的眼睛也露出了微微讶异的目光。

沈蕙笙目光扫过四下众人,旋即看向李自德,不疾不徐道:“李典史,依《刑统·名例律》‘妄言诽谤’条,口舌之恶亦当伏法。”

“又据《斗讼律》‘聚众哄扰’条所载——‘凡于官署、官道、公堂聚众喧哗,围观生事者,杖四十。’”

“悠悠众口虽难堵,但理当有一尺法衡,还请大人替我们做主。”

沈蕙笙说完躬身一拜,人群中立刻传来几声低咳,低头的低头,四散的四散,一时之间,喧哗如市的街道顿时噤若寒蝉。

李自德朝围观众人摆了摆手,肃声道:“都散了吧,此处乃公堂门前,岂容喧哗!”

他说着便遣衙役上前驱赶,原本密密匝匝的人群便如退潮的水,渐渐稀落了下去。

沈蕙笙拍了拍盼娣的手,轻声安慰道:“别怕,没事了。”

盼娣抿唇点头,小小的身子仍旧颤抖,却不再那么惧怕。

李自德见混乱的场面已经稳定了下来,便朝里先行了几步,随后又回身看着沈蕙笙。

“沈三娘,不是要申冤?快些进来吧。”

他说完顿了顿,语带责备道:“你可知你今日所为,实属胡闹?!”

“这鸣冤鼓岂是你想敲就敲的?若非念及昔年你沈家借书之情,我怎会容你在堂前这般妄行?”

沈蕙笙应道:“女童年幼,孤苦无依,若不是敲了此鼓,何处替母伸冤去?难不成她们还得先入学堂、识字练笔,学写状纸,才能得堂上一听?”

李自德一噎,此女果真伶牙俐齿,沉默片刻,只轻叹一声,转身欲入堂。

沈蕙笙见状唤住了他,语气已缓了几分,带着一丝商量的意味:“李典史,方才的事......你也看见了,能否容我们先回家更衣,再来陈述冤情?”

李自德脚步一顿,面露犹豫之色,他的目光在沈蕙笙与两个女童之间停留了一瞬,终究没有硬声拒绝。

他点了点头道:“也罢,尸体已送往验房,你们若是真想讨回公道,便莫误了时辰,速去速回。”

说完又加了一句:“沈三娘,敲鼓之举虽情有可原,可这鸣冤鼓毕竟是衙门重器,下不为例。”

言罢,他拂袖入内,背影一如来时,仍是那副循规蹈矩的模样,只是脚步,似比方才轻了几分。

沈蕙笙朝他背影拱了拱手,低声道了句:“多谢李典史,我稍后便将状纸补来,定不让您为难。”

她随后转向两个女童,知这两个女童从远处而来、无家可归后,便俯身轻声道:“我带你们回家。”

说着,沈蕙笙牵起她们的手,一左一右,离开了县衙前的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