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我爸用蔬菜暗语后,全家悔疯了更新时间:2025-10-23 16:58:00
释放阅读上一章
嫌弃我爸用蔬菜暗语后,全家悔疯了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1

我爸疯了。

好端端一个人,突然满嘴蔬菜乱飞。

“我豆角了!”——意思是他中毒了。

“我丝瓜了!”——意思是他上火了。

“我萝卜了!”——意思还是他上火了!

全家被他搞得鸡飞狗跳,外人看他像看傻子。

我们烦他,怨他。

我甚至因为自己脸皮薄嫌他丢人而当众羞辱他。

直到他去世后,在整理遗物时我翻开了他的旧铁盒。

一张小纸条飘到地上:“他们说我是累赘,那我冬瓜(消失)了,他们该轻松了吧。”

......

1

“老婆,我、我好像豆角了!”

晚饭桌上,我爸突然捂住胸口,眉头紧锁,一脸痛苦地冒出这么一句。

我和我妈同时愣住,筷子僵在半空。

“豆角?啥豆角?你豆角什么了?菜市场豆角打折也没见你这么激动啊?”

我妈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惯常的揶揄。

我爸更急了,脸憋得通红,手指胡乱比划着。

“就是......就是那个!绿色的,长的!豆——角——了!”

他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着他努力想表达却词不达意的样子,我心一动,试探着问。

“爸,你是不是想说......你中毒了?食物中毒?像吃了没煮熟的豆角那样?”

我爸眼睛瞬间亮了,猛拍大腿,声音都带着如释重负的颤音。

“对对对!豆角了!就是豆角了!”

我跟我妈交换了一个无语的眼神,一顿原本温馨的晚饭吃得索然无味。

最终在我爸持续“豆角”般的痛苦呻吟和比划中,我们无奈地放下碗筷,把他送去了社区医院。

医生检查半天,量了血压听了心肺,最后说可能是肠胃有点受凉或者轻微不适,开了点益生菌就把我们打发回家了。

当时我们谁也没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爸的“词汇量”在与日俱增,我们家仿佛搬进了一个移动的、混乱的蔬菜园,沟通成本急剧上升。

早上起来,他指着自己的喉咙,声音嘶哑地说:“我丝瓜了。”

我们得结合他干燥的嘴唇和呼出的热气,像解码一样猜半天,才勉强破译是“上火”,嗓子干得像老丝瓜瓤子。

晚上看抗日神剧,看到汉奸出卖同胞,他气得一拍沙发扶手:“我辣椒了!”

意思是“气死我了”。

然而,真正的尴尬发生在公共场合。

一次,我陪他去超市买菜。

在生鲜区,他想问售货员哪种排骨适合煲汤。

他张了几次嘴,那个“排骨”的词就像蒸发了一样。

他急得额头冒汗,最后憋出一句:

“同志,那个......猪骨头......,和玉米一块的那种!”

他还用手比划着长长的玉米形状。

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脸茫然,看看排骨,又看看我爸,眼神里带着古怪,仿佛在判断眼前这位老人精神是否正常。

周围也有好奇的目光投来。

我脸上瞬间烧了起来,尴尬得无地自容,赶紧上前打断我爸,清晰地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们要煲汤的肋排。”

然后几乎是半拉半拽地把我爸从生鲜区弄走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1

作者名:窝窝
更新时间:2025-10-23 16:58:00

我爸疯了。

好端端一个人,突然满嘴蔬菜乱飞。

“我豆角了!”——意思是他中毒了。

“我丝瓜了!”——意思是他上火了。

“我萝卜了!”——意思还是他上火了!

全家被他搞得鸡飞狗跳,外人看他像看傻子。

我们烦他,怨他。

我甚至因为自己脸皮薄嫌他丢人而当众羞辱他。

直到他去世后,在整理遗物时我翻开了他的旧铁盒。

一张小纸条飘到地上:“他们说我是累赘,那我冬瓜(消失)了,他们该轻松了吧。”

......

1

“老婆,我、我好像豆角了!”

晚饭桌上,我爸突然捂住胸口,眉头紧锁,一脸痛苦地冒出这么一句。

我和我妈同时愣住,筷子僵在半空。

“豆角?啥豆角?你豆角什么了?菜市场豆角打折也没见你这么激动啊?”

我妈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惯常的揶揄。

我爸更急了,脸憋得通红,手指胡乱比划着。

“就是......就是那个!绿色的,长的!豆——角——了!”

他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看着他努力想表达却词不达意的样子,我心一动,试探着问。

“爸,你是不是想说......你中毒了?食物中毒?像吃了没煮熟的豆角那样?”

我爸眼睛瞬间亮了,猛拍大腿,声音都带着如释重负的颤音。

“对对对!豆角了!就是豆角了!”

我跟我妈交换了一个无语的眼神,一顿原本温馨的晚饭吃得索然无味。

最终在我爸持续“豆角”般的痛苦呻吟和比划中,我们无奈地放下碗筷,把他送去了社区医院。

医生检查半天,量了血压听了心肺,最后说可能是肠胃有点受凉或者轻微不适,开了点益生菌就把我们打发回家了。

当时我们谁也没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爸的“词汇量”在与日俱增,我们家仿佛搬进了一个移动的、混乱的蔬菜园,沟通成本急剧上升。

早上起来,他指着自己的喉咙,声音嘶哑地说:“我丝瓜了。”

我们得结合他干燥的嘴唇和呼出的热气,像解码一样猜半天,才勉强破译是“上火”,嗓子干得像老丝瓜瓤子。

晚上看抗日神剧,看到汉奸出卖同胞,他气得一拍沙发扶手:“我辣椒了!”

意思是“气死我了”。

然而,真正的尴尬发生在公共场合。

一次,我陪他去超市买菜。

在生鲜区,他想问售货员哪种排骨适合煲汤。

他张了几次嘴,那个“排骨”的词就像蒸发了一样。

他急得额头冒汗,最后憋出一句:

“同志,那个......猪骨头......,和玉米一块的那种!”

他还用手比划着长长的玉米形状。

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脸茫然,看看排骨,又看看我爸,眼神里带着古怪,仿佛在判断眼前这位老人精神是否正常。

周围也有好奇的目光投来。

我脸上瞬间烧了起来,尴尬得无地自容,赶紧上前打断我爸,清晰地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们要煲汤的肋排。”

然后几乎是半拉半拽地把我爸从生鲜区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