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瓷器撬动大明更新时间:2025-09-24 18:50:01
释放阅读上一章
我用瓷器撬动大明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9章

有。

最大的破绽,就是他太急了。

他急着接管拍卖,急着把这笔钱定义为“抗倭军费”,这恰恰说明,他对这笔钱,志在必得。

为什么?

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严党的核心人物,会缺钱吗?

不,他不缺钱。但他缺“干净”的钱。缺一笔能摆在台面上,甚至能让皇帝都点头称赞的钱。

抗倭!

嘉靖朝中后期最大的政治正确。

谁支持抗倭,谁就是忠臣。谁为抗倭出钱出力,谁就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声望。

陆炳此举,根本不是为了贪那几十万两银子,他是为了“名”!是为了用这笔钱,在东南沿海,在朝堂之上,为严党,也为他自己,再添一座功德碑!

想明白了这一点,顾尘的心,反而定了下来。

既然你要的是名,那我就给你一个天大的“名”。

就怕你接不住!

顾尘睁开眼,走到桌前,摊开纸笔。

他要写一封信。

不是给裕王,也不是给钱通。

而是给远在京城,一个他素未谋面,却知道他一定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

当朝次辅,徐阶。

裕王的老师,严嵩的死对头。

顾尘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他写的不是求救信,也不是告状信。他写的,是一份“账单”。

一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德顺窑天青釉拍卖预估款项用途清单”。

“预估总款项,白银三十万两。”

“其一,十万两,用于采购军粮,定向捐赠于戚继光将军所部,以慰将士饥苦。”

“其二,十万两,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修建忠烈祠,请当世大儒为其作传,以彰其功。”

“其三,五万两,用于购置火炮、鸟铳等军械,以强军备。”

“其四,三万两,成立‘江南匠人基金’,用以扶持如我顾家一般,有技艺却无门路的民间匠人,为国效力。”

“其五,一万两,赠予京城翰林院,用以修缮典籍,以存文脉。”

“其六,一万两,赠予国子监,用以资助贫寒学子,为国储才。”

......

他一条条,一款款,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指向了一个绝对光正伟岸,谁也挑不出错处的地方。

他把陆炳想含糊吞下的那块肥肉,切成了一块块,然后贴上了“戚继光”、“忠烈祠”、“翰林院”、“国子监”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

写完之后,他没有署自己的名。

他在信的末尾,只写了一行字。

“江南一匠人顾尘,感念圣恩,散尽家财,泣血叩请陆指挥使大人,代为监察以上款项之落实。若此功成,则我顾家虽家破人亡,亦无憾矣。”

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家破人亡,却一心为国的悲情忠臣位置上。

他不是去要钱的。

他是去“求”陆炳,求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帮他把这份“忠心”,落实到位。

他把烫手的山芋,又原封不动地,甚至烧得更红更烫,扔回给了陆炳。

陆炳不是要名吗?

好啊。

我给你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这三十万两,你一分都别想贪。你不但不能贪,你还得自己贴钱进去,把这张单子上的事,办得漂漂亮亮。

你要是敢不办,或者办得有瑕疵,那徐阶这头老狐狸,会立刻拿着这份“匠人泣血陈情书”,在朝堂上发难。

到那时,你陆炳就不是抗倭功臣,而是侵吞忠良家产,欺上瞒下的国之巨蠹!

这一招,叫捧杀。

我杀不了你,我就把你捧到天上,让所有人都看着你,让你自己下不来台。

写完信,顾尘将其装入信封,交给了裕王府的护卫。

“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徐阁老的手里。记住,一定要比我先到京城。”

护卫接过信,看着顾尘那双平静得有些可怕的眼睛,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封信。

而是一把能杀人于无形的刀。

官船日夜兼程,三天后,抵达了通州码头。

京城,终于到了。

顾尘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儒衫,怀里揣着那张“万民折”,手里捧着一个用明黄锦缎包裹的木盒在裕王府派来接应的人的带领下,下了船。

京城的繁华远胜应天府。

但顾尘无心观看。

他被直接带到了裕王在城外的一处别院,李芳早已在此等候。

“顾小哥,你那封信徐阁老已经收到了。”

李芳的脸上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赞赏,“阁老看后,只说了一个字。”

“什么字?”

“妙。”

顾尘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有了徐阶这只老狐狸入局,陆炳那条猛虎就有了掣肘。

“王爷已经为你安排好了。”李芳说道,“明日早朝,你将作为贡瓷匠人,在午门外等候圣上召见。这十件天青釉,就是你唯一的依仗。”

顾尘点点头。

他知道,这十样东西,既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催命符。

成败,在此一举。

第二天,天还没亮,顾尘就被带到了午门之外。

他捧着那个木盒,静静地站在文武百官队列的末尾,像一尊雕塑。

晨光熹微,金色的琉璃瓦在晨曦中闪烁着威严的光。巨大的宫门,好比一头沉默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

周围的官员们,对他这个穿着普通儒衫,却能站在这个地方的年轻人,投来好奇和审视的目光。

顾尘目不斜视,心如止水。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钟鼓声响起。

早朝开始了。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顾尘依旧站在原地,等待着。

他等了整整一个上午。

就在他以为今天可能见不到皇帝,计划要出现变数时,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慢悠悠地从午门里走了出来。

“哪个是德顺窑的顾尘?”太监的声音,尖细而慵懒。

“在下便是。”顾尘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那老太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

“圣上在西苑修道,没空见你。东西留下,你回去吧。”

说完,他便要伸手去拿顾尘手里的木盒。

顾尘的心,猛地一沉。

不见我?

嘉靖皇帝沉迷修道,不见朝臣是常有的事。可他若是不见自己,那自己所有的计划,就全都落了空。

他将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被京城这潭深水,无声无息地吞没。

陆炳想要弄死他,将不费吹灰之力。

不行!

绝对不能这样!

电光火石之间,顾尘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

他猛地后退一步,避开了老太监的手。

然后,他将手里的木盒,高高举过头顶,对着午门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悲声高呼。

“草民顾尘,有天大的冤情,要面呈圣上!”

他这一声,用上了项目经理跟甲方扯皮时练出来的全部肺活量,声音穿云裂石,在空旷的午门广场上,久久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老太监脸色剧变,尖声喝道:“放肆!竟敢在午门咆哮!来人,给咱家把这个疯子拿下!”

几名守门的金甲卫士立刻围了上来。

顾尘不退反进,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光芒。

他看着那些围上来的卫士,看着那个气急败坏的老太监,看着那座深不可测的紫禁城,再次高声喊道。

“陆炳陆大人!草民知道您就在这宫里!”

“草民不求您能把家父的血汗钱还回来!草民只求您!看在东南沿海数十万将士的份上!看在草民一片忠君爱国之心的份上!”

他猛地打开手里的木盒,从里面取出一只天青釉胆瓶。

在所有人骇然的注视下,他将那只价值连城的宝瓶,狠狠地,朝着身前的汉白玉石阶,砸了下去!

“啪嚓!”

那抹令整个江南都为之疯狂的天青色,在紫禁城前,碎裂成了一片璀璨而又凄美的星辰。

“草民只求您!别拿我们匠人的心血,去填您那永远都填不满的欲壑啊!”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9章

作者名:天出
更新时间:2025-09-24 18:50:01

有。

最大的破绽,就是他太急了。

他急着接管拍卖,急着把这笔钱定义为“抗倭军费”,这恰恰说明,他对这笔钱,志在必得。

为什么?

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严党的核心人物,会缺钱吗?

不,他不缺钱。但他缺“干净”的钱。缺一笔能摆在台面上,甚至能让皇帝都点头称赞的钱。

抗倭!

嘉靖朝中后期最大的政治正确。

谁支持抗倭,谁就是忠臣。谁为抗倭出钱出力,谁就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声望。

陆炳此举,根本不是为了贪那几十万两银子,他是为了“名”!是为了用这笔钱,在东南沿海,在朝堂之上,为严党,也为他自己,再添一座功德碑!

想明白了这一点,顾尘的心,反而定了下来。

既然你要的是名,那我就给你一个天大的“名”。

就怕你接不住!

顾尘睁开眼,走到桌前,摊开纸笔。

他要写一封信。

不是给裕王,也不是给钱通。

而是给远在京城,一个他素未谋面,却知道他一定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

当朝次辅,徐阶。

裕王的老师,严嵩的死对头。

顾尘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他写的不是求救信,也不是告状信。他写的,是一份“账单”。

一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德顺窑天青釉拍卖预估款项用途清单”。

“预估总款项,白银三十万两。”

“其一,十万两,用于采购军粮,定向捐赠于戚继光将军所部,以慰将士饥苦。”

“其二,十万两,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修建忠烈祠,请当世大儒为其作传,以彰其功。”

“其三,五万两,用于购置火炮、鸟铳等军械,以强军备。”

“其四,三万两,成立‘江南匠人基金’,用以扶持如我顾家一般,有技艺却无门路的民间匠人,为国效力。”

“其五,一万两,赠予京城翰林院,用以修缮典籍,以存文脉。”

“其六,一万两,赠予国子监,用以资助贫寒学子,为国储才。”

......

他一条条,一款款,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指向了一个绝对光正伟岸,谁也挑不出错处的地方。

他把陆炳想含糊吞下的那块肥肉,切成了一块块,然后贴上了“戚继光”、“忠烈祠”、“翰林院”、“国子监”这些闪闪发光的标签。

写完之后,他没有署自己的名。

他在信的末尾,只写了一行字。

“江南一匠人顾尘,感念圣恩,散尽家财,泣血叩请陆指挥使大人,代为监察以上款项之落实。若此功成,则我顾家虽家破人亡,亦无憾矣。”

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家破人亡,却一心为国的悲情忠臣位置上。

他不是去要钱的。

他是去“求”陆炳,求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帮他把这份“忠心”,落实到位。

他把烫手的山芋,又原封不动地,甚至烧得更红更烫,扔回给了陆炳。

陆炳不是要名吗?

好啊。

我给你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

这三十万两,你一分都别想贪。你不但不能贪,你还得自己贴钱进去,把这张单子上的事,办得漂漂亮亮。

你要是敢不办,或者办得有瑕疵,那徐阶这头老狐狸,会立刻拿着这份“匠人泣血陈情书”,在朝堂上发难。

到那时,你陆炳就不是抗倭功臣,而是侵吞忠良家产,欺上瞒下的国之巨蠹!

这一招,叫捧杀。

我杀不了你,我就把你捧到天上,让所有人都看着你,让你自己下不来台。

写完信,顾尘将其装入信封,交给了裕王府的护卫。

“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徐阁老的手里。记住,一定要比我先到京城。”

护卫接过信,看着顾尘那双平静得有些可怕的眼睛,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封信。

而是一把能杀人于无形的刀。

官船日夜兼程,三天后,抵达了通州码头。

京城,终于到了。

顾尘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儒衫,怀里揣着那张“万民折”,手里捧着一个用明黄锦缎包裹的木盒在裕王府派来接应的人的带领下,下了船。

京城的繁华远胜应天府。

但顾尘无心观看。

他被直接带到了裕王在城外的一处别院,李芳早已在此等候。

“顾小哥,你那封信徐阁老已经收到了。”

李芳的脸上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赞赏,“阁老看后,只说了一个字。”

“什么字?”

“妙。”

顾尘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有了徐阶这只老狐狸入局,陆炳那条猛虎就有了掣肘。

“王爷已经为你安排好了。”李芳说道,“明日早朝,你将作为贡瓷匠人,在午门外等候圣上召见。这十件天青釉,就是你唯一的依仗。”

顾尘点点头。

他知道,这十样东西,既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催命符。

成败,在此一举。

第二天,天还没亮,顾尘就被带到了午门之外。

他捧着那个木盒,静静地站在文武百官队列的末尾,像一尊雕塑。

晨光熹微,金色的琉璃瓦在晨曦中闪烁着威严的光。巨大的宫门,好比一头沉默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

周围的官员们,对他这个穿着普通儒衫,却能站在这个地方的年轻人,投来好奇和审视的目光。

顾尘目不斜视,心如止水。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钟鼓声响起。

早朝开始了。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顾尘依旧站在原地,等待着。

他等了整整一个上午。

就在他以为今天可能见不到皇帝,计划要出现变数时,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慢悠悠地从午门里走了出来。

“哪个是德顺窑的顾尘?”太监的声音,尖细而慵懒。

“在下便是。”顾尘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那老太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

“圣上在西苑修道,没空见你。东西留下,你回去吧。”

说完,他便要伸手去拿顾尘手里的木盒。

顾尘的心,猛地一沉。

不见我?

嘉靖皇帝沉迷修道,不见朝臣是常有的事。可他若是不见自己,那自己所有的计划,就全都落了空。

他将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被京城这潭深水,无声无息地吞没。

陆炳想要弄死他,将不费吹灰之力。

不行!

绝对不能这样!

电光火石之间,顾尘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

他猛地后退一步,避开了老太监的手。

然后,他将手里的木盒,高高举过头顶,对着午门的方向,用尽全身力气,悲声高呼。

“草民顾尘,有天大的冤情,要面呈圣上!”

他这一声,用上了项目经理跟甲方扯皮时练出来的全部肺活量,声音穿云裂石,在空旷的午门广场上,久久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那老太监脸色剧变,尖声喝道:“放肆!竟敢在午门咆哮!来人,给咱家把这个疯子拿下!”

几名守门的金甲卫士立刻围了上来。

顾尘不退反进,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光芒。

他看着那些围上来的卫士,看着那个气急败坏的老太监,看着那座深不可测的紫禁城,再次高声喊道。

“陆炳陆大人!草民知道您就在这宫里!”

“草民不求您能把家父的血汗钱还回来!草民只求您!看在东南沿海数十万将士的份上!看在草民一片忠君爱国之心的份上!”

他猛地打开手里的木盒,从里面取出一只天青釉胆瓶。

在所有人骇然的注视下,他将那只价值连城的宝瓶,狠狠地,朝着身前的汉白玉石阶,砸了下去!

“啪嚓!”

那抹令整个江南都为之疯狂的天青色,在紫禁城前,碎裂成了一片璀璨而又凄美的星辰。

“草民只求您!别拿我们匠人的心血,去填您那永远都填不满的欲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