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难渡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9
释放阅读上一章
同舟难渡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2章

魏州城的门,比想象中破旧。

城墙砖缝里长着半人高的蒿草,守城的兵卒斜挎着刀,眼神比城外的野狗还凶。父女俩混在流民里挤进去,才发现这里的日子,并不比幽州好多少。

街面上的铺子十有八九关着门,偶尔开着的,门板上也贴着“概不赊欠”的字条。

柳山人照旧背着药箱走街串巷,却常常空着手回来。城里的人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力管旁人的病痛?

有次他替一个老丈治好了腿疾,对方感激涕零,却只能塞给他一把干瘪的豆子。他把豆子煮了,让玉娘多吃些,自己只喝那点稀汤。

日子像漏了的沙,攥得越紧,流得越快。入秋时,街头的流民突然多了起来,个个面黄肌瘦,眼神惶恐。“打过来了”“晋军快到城下了”的流言,像瘟疫似的在巷尾蔓延。

有天夜里,玉娘被哭喊声惊醒,爬起来扒着破窗往外看,只见火把如长龙般在街上涌动,兵卒们挨家挨户地砸门,哭嚎声、咒骂声、器物碎裂声混在一起,连天上的月亮都吓得躲进了云里。

父亲把她按在地上,用身子护住她,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那阵混乱才渐渐平息。

第二天上街,地上的血渍已被尘土盖了大半,却盖不住那股刺鼻的腥气。有妇人跪在路边,抱着死去的孩子哭,孩子的小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窝头。

刘山人牵着玉娘,走得飞快,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可走到城门口,才发现吊桥早已收起,守城的兵卒举着长矛,谁也不许出城。

“爹,我们去哪?”玉娘仰着头问,小脸冻得通红。

刘山人望着城外灰蒙蒙的天,突然叹了口气,声音里全是疲惫:“不走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她听不懂这话,只觉得肚子饿得发慌。要是能有个热馒头,哪怕吃完就死,也值了。

他们搬进了城西的废寺。那原是座大刹,据说前朝时香火极盛,如今却只剩断壁残垣。

大雄宝殿的佛像被人砸去了半边脸,露出里面的泥胎,金身斑驳处,爬满了青苔。佛前的香炉倒在地上,里面积着厚厚的灰,风一吹,便扬起细小的尘粒,在光柱里翻滚。

起初玉娘是怕的。夜里躺在佛像脚边,总觉得那只没被砸坏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她想起村里阿婆说的,庙里的鬼怪专抓小孩,吓得往父亲怀里缩。

柳山人便捡了些枯枝,在大殿角落点起堆火,火光跳动着,把佛像的影子投在墙上,倒像是活了过来。“别怕,”他摸着她的头,“佛祖慈悲,会护着我们。”他还教她磕头,说拜了佛祖,就有好日子过。她便学着父亲的样子,跪在冰冷的蒲团上,恭恭敬敬磕三个头,心里默念着:要馒头,要热汤,要爹好好的。

日子久了,倒也生出些荒唐的念想。有时讨到半块饼,她会觉得是佛祖显灵;有时父亲替人治好了病,换来一捧粟米,她也觉得是佛祖在保佑。

可当她抬头看那尊缺了脸的佛像,风从破窗灌进来,吹动他残破的衣袍,倒像是在无声地苦笑。

这乱世里,佛祖连自己的金身都护不住,又怎能护得住两个飘若浮萍的人?

深秋的雨,总带着股彻骨的寒。玉娘蜷缩在父亲怀里,听着雨滴敲打着残破的屋顶,噼啪作响,像谁在外面敲打着骨头。父亲的咳嗽声越来越重,药箱里的草药早就空了,他只能硬扛着。

有天早上,她醒来时,发现父亲没像往常一样叫醒她,他就那么靠着佛像坐着,眼睛闭着,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她推了推他,父亲说,玉娘,爹没力气动弹了,你去街上讨点饭吃吧。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父亲的脸上有股一闪而过的愧疚和挣扎。

她什么都察觉不到,她只是觉得饿。走出废寺,却见魏州城的门开了,叛军的旗帜插在城头,红得像血。兵卒们在街上横冲直撞,抢东西,拖女人,哭喊声震得人耳朵疼。她混在奔逃的人群里,不知该往哪去,只觉得天旋地转。

风穿过废寺,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飘向远方。谁也不知道,这破庙里蜷缩过的孤女,日后会戴上凤冠,成为一国之母;更没人知道,她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从踏入这座残寺开始,便注定要被乱世的尘埃,染成一场洗不净的悲哀。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2章

书名:同舟难渡
作者名:萧妙音
更新时间:2025-10-27 18:12:39

魏州城的门,比想象中破旧。

城墙砖缝里长着半人高的蒿草,守城的兵卒斜挎着刀,眼神比城外的野狗还凶。父女俩混在流民里挤进去,才发现这里的日子,并不比幽州好多少。

街面上的铺子十有八九关着门,偶尔开着的,门板上也贴着“概不赊欠”的字条。

柳山人照旧背着药箱走街串巷,却常常空着手回来。城里的人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力管旁人的病痛?

有次他替一个老丈治好了腿疾,对方感激涕零,却只能塞给他一把干瘪的豆子。他把豆子煮了,让玉娘多吃些,自己只喝那点稀汤。

日子像漏了的沙,攥得越紧,流得越快。入秋时,街头的流民突然多了起来,个个面黄肌瘦,眼神惶恐。“打过来了”“晋军快到城下了”的流言,像瘟疫似的在巷尾蔓延。

有天夜里,玉娘被哭喊声惊醒,爬起来扒着破窗往外看,只见火把如长龙般在街上涌动,兵卒们挨家挨户地砸门,哭嚎声、咒骂声、器物碎裂声混在一起,连天上的月亮都吓得躲进了云里。

父亲把她按在地上,用身子护住她,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那阵混乱才渐渐平息。

第二天上街,地上的血渍已被尘土盖了大半,却盖不住那股刺鼻的腥气。有妇人跪在路边,抱着死去的孩子哭,孩子的小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窝头。

刘山人牵着玉娘,走得飞快,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可走到城门口,才发现吊桥早已收起,守城的兵卒举着长矛,谁也不许出城。

“爹,我们去哪?”玉娘仰着头问,小脸冻得通红。

刘山人望着城外灰蒙蒙的天,突然叹了口气,声音里全是疲惫:“不走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她听不懂这话,只觉得肚子饿得发慌。要是能有个热馒头,哪怕吃完就死,也值了。

他们搬进了城西的废寺。那原是座大刹,据说前朝时香火极盛,如今却只剩断壁残垣。

大雄宝殿的佛像被人砸去了半边脸,露出里面的泥胎,金身斑驳处,爬满了青苔。佛前的香炉倒在地上,里面积着厚厚的灰,风一吹,便扬起细小的尘粒,在光柱里翻滚。

起初玉娘是怕的。夜里躺在佛像脚边,总觉得那只没被砸坏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她想起村里阿婆说的,庙里的鬼怪专抓小孩,吓得往父亲怀里缩。

柳山人便捡了些枯枝,在大殿角落点起堆火,火光跳动着,把佛像的影子投在墙上,倒像是活了过来。“别怕,”他摸着她的头,“佛祖慈悲,会护着我们。”他还教她磕头,说拜了佛祖,就有好日子过。她便学着父亲的样子,跪在冰冷的蒲团上,恭恭敬敬磕三个头,心里默念着:要馒头,要热汤,要爹好好的。

日子久了,倒也生出些荒唐的念想。有时讨到半块饼,她会觉得是佛祖显灵;有时父亲替人治好了病,换来一捧粟米,她也觉得是佛祖在保佑。

可当她抬头看那尊缺了脸的佛像,风从破窗灌进来,吹动他残破的衣袍,倒像是在无声地苦笑。

这乱世里,佛祖连自己的金身都护不住,又怎能护得住两个飘若浮萍的人?

深秋的雨,总带着股彻骨的寒。玉娘蜷缩在父亲怀里,听着雨滴敲打着残破的屋顶,噼啪作响,像谁在外面敲打着骨头。父亲的咳嗽声越来越重,药箱里的草药早就空了,他只能硬扛着。

有天早上,她醒来时,发现父亲没像往常一样叫醒她,他就那么靠着佛像坐着,眼睛闭着,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她推了推他,父亲说,玉娘,爹没力气动弹了,你去街上讨点饭吃吧。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父亲的脸上有股一闪而过的愧疚和挣扎。

她什么都察觉不到,她只是觉得饿。走出废寺,却见魏州城的门开了,叛军的旗帜插在城头,红得像血。兵卒们在街上横冲直撞,抢东西,拖女人,哭喊声震得人耳朵疼。她混在奔逃的人群里,不知该往哪去,只觉得天旋地转。

风穿过废寺,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飘向远方。谁也不知道,这破庙里蜷缩过的孤女,日后会戴上凤冠,成为一国之母;更没人知道,她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从踏入这座残寺开始,便注定要被乱世的尘埃,染成一场洗不净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