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传承:我用仙瓶振兴家乡更新时间:2025-10-10 18:00:01
释放阅读上一章
神农传承:我用仙瓶振兴家乡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章

七月盛夏,庆丰镇的天空像褪色的蓝布,晒得发白,一点云影也无。

村口那棵老槐树蔫蔫地杵着,蝉声嘶哑如浪,滚滚地盖住了整个杨家村。

姜枫静静地躺在家里木板床上,感受着床板传来的铁烫般热度。

天花板上的老吊扇吱呀作响,搅动着一屋子的热空气,却丝毫赶不走他心头的烦闷。

他手里捏着一份精美的简历,页眉上的“优秀毕业生”四个黑体字此刻格外刺眼。

一个月前,他还是江州农大的风云人物,奖学金领到手软,以为前途无量。

可没想到,现实让他连连碰壁——那些摩天大楼、明亮办公室,都在一次次“等通知”“我们觉得你不太合适”中变得遥不可及。

最终,他带着失落和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回到了这个生他养他的杨家村。

“唉——”

姜枫长叹一声,坐起身,把简历揉成团,精准地扔进垃圾桶。

他赤着上身,走到窗前,推开木窗,一股热风夹杂着泥土和晒干的植物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几只老母鸡悠闲地刨着土,母亲李翠花背对着他,在晾衣绳前忙碌,洗好的衣服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

远处青山起伏,村里炊烟袅袅,一切都和他离开时没变——宁静、质朴,却也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这种静止的生活就像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了他的抱负和不甘。姜枫想挣脱,却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在床上“煎”了半个钟头,肚子终于饿得咕咕叫。他套上发白的T恤,趿拉着拖鞋,走过院子,来到前院的铺子。

姜家开的“姜记早餐”,在杨家村一带算有些名气。

铺子是院子一角改的,几张旧桌子,十来条长板凳,所有家当就这些。

虽然已近午后,铺子里还是热气腾腾,混杂着麦香、豆浆和炸物的味道。

父亲姜大海赤着膀子,围着沾了面粉的围裙,站在案板前。

他用粗糙的大手把面剂子擀成面皮,动作熟练。

大铁锅里油沸着,油条膨胀金黄,“滋啦滋啦”地响。

“枫儿,醒啦?快来,妈给你留了豆浆和包子。”

母亲李翠花端着豆浆,笑着送走最后一位客人。

见到儿子,她笑得更灿烂,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她把豆浆和热腾腾的肉包子放到桌上。

“谢谢妈。”

姜枫拉开板凳坐下,喝着温豆浆,燥热和饥饿都缓解不少。

李翠花一边收拾桌子,一边问:“枫儿,昨天去县城跑了一天,有眉目了吗?你可是咱们这十里八乡第一个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不难吧?”

她话里满是期盼和关心,让姜枫心里一酸。

他停了停,抬头笑着说:“妈,不着急。县城的好单位就那么几个,竞争也大。我打算这段时间先在家帮帮你们,等机会再说。”

他其实是被拒绝怕了,没敢说实话。

那些面试官客气、冷漠的眼神,比夏天的太阳还灼人。

李翠花笑容微微暗淡,但还是点头:“也好,有你在家,我们也能轻松点。”

“回来就对了!”

父亲姜大海瓮声瓮气地插话,擦了把汗,露出一口白牙,笑得憨厚,“城里有啥好的?挤得跟罐头似的。家里地方大,空气好,还有你妈的饭。再说了,婷儿马上高考,你也能帮帮她。”

父亲的话朴实,却像石头压在姜枫心头。

姜枫顺着目光望过去。

铺子一角的桌旁,妹妹姜婷安静地坐着,黑框眼镜,马尾简单,左手捏着菜包,右手捧着厚厚的英语词汇书,嘴里念念有词,专注得仿佛与世隔绝。

听到父母提到自己,姜婷抬头,目光穿过镜片,与哥哥对视。

她的眼神里没有同情,只有理解和一点担忧,仿佛在说:“哥,别急,我相信你。”

她对哥哥微微一笑,又低头继续背单词。

兄妹俩一直感情好,姜枫知道,妹妹最懂他的骄傲和挣扎。

这份无声的支持,让他心头一暖,也让他更想扛起家庭的责任。

午饭后,食客散去,铺子里终于安静了。姜枫默默帮父母收拾,擦桌椅,冲地面,一家人配合默契,仿佛他从未离开。

收拾完,父母去午休。姜枫回到卧室,房间还是那么热,心里却更沉重了。

他看着简陋的屋子:一张床、一张桌子、掉漆的衣柜,墙上还贴着高中时的篮球明星海报,已经泛黄。这里承载了他的少年时光,也见证过他想逃离的决心。

可现在,他又回来了。

他不想让父亲的脊背再弯下去,不想母亲的手被油碱侵蚀得粗糙,更不想让妹妹因为学费而发愁。

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改变这一切。

但该从哪开始呢?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最终目光落在书桌角落的牛皮纸筒上。

姜枫走过去,解开红绳,展开纸筒。

是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边角磨损。父亲年轻时凭记忆画的,上面标着村子周围的山林、溪流和特殊地形。

他手指在地图上慢慢移动。或许......可以上山看看?

城里工作暂时没着落,总不能天天在家混吃。

这山里多草药,采些卖钱,运气好还能捉点野味,补贴家用,也算给自己找点事做。

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改变家庭的机会,哪怕只是山里的一株药材、一只野兔。

指尖在地图上划过“野猪林”“一线天”,最终停在一个用朱笔圈起的三字地点——“龙隐潭”。

手指无意间一触,竟感觉到一阵微微的酥麻,好像有股电流从地图传来,让他心头猛跳。

龙隐潭?

他记得,村里老人都说那潭邪乎,水深雾重,传说潭底藏着蛟龙,没人敢去。

可现在,这三个字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牢牢吸引着他,像是在暗示着什么命运的转机。

明天,就去那里看看。

姜枫的眼里第一次燃起了灼热的光芒,驱散了心头多日的迷茫。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章

作者名:萧霆
更新时间:2025-10-10 18:00:01

七月盛夏,庆丰镇的天空像褪色的蓝布,晒得发白,一点云影也无。

村口那棵老槐树蔫蔫地杵着,蝉声嘶哑如浪,滚滚地盖住了整个杨家村。

姜枫静静地躺在家里木板床上,感受着床板传来的铁烫般热度。

天花板上的老吊扇吱呀作响,搅动着一屋子的热空气,却丝毫赶不走他心头的烦闷。

他手里捏着一份精美的简历,页眉上的“优秀毕业生”四个黑体字此刻格外刺眼。

一个月前,他还是江州农大的风云人物,奖学金领到手软,以为前途无量。

可没想到,现实让他连连碰壁——那些摩天大楼、明亮办公室,都在一次次“等通知”“我们觉得你不太合适”中变得遥不可及。

最终,他带着失落和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回到了这个生他养他的杨家村。

“唉——”

姜枫长叹一声,坐起身,把简历揉成团,精准地扔进垃圾桶。

他赤着上身,走到窗前,推开木窗,一股热风夹杂着泥土和晒干的植物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几只老母鸡悠闲地刨着土,母亲李翠花背对着他,在晾衣绳前忙碌,洗好的衣服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

远处青山起伏,村里炊烟袅袅,一切都和他离开时没变——宁静、质朴,却也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这种静止的生活就像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了他的抱负和不甘。姜枫想挣脱,却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在床上“煎”了半个钟头,肚子终于饿得咕咕叫。他套上发白的T恤,趿拉着拖鞋,走过院子,来到前院的铺子。

姜家开的“姜记早餐”,在杨家村一带算有些名气。

铺子是院子一角改的,几张旧桌子,十来条长板凳,所有家当就这些。

虽然已近午后,铺子里还是热气腾腾,混杂着麦香、豆浆和炸物的味道。

父亲姜大海赤着膀子,围着沾了面粉的围裙,站在案板前。

他用粗糙的大手把面剂子擀成面皮,动作熟练。

大铁锅里油沸着,油条膨胀金黄,“滋啦滋啦”地响。

“枫儿,醒啦?快来,妈给你留了豆浆和包子。”

母亲李翠花端着豆浆,笑着送走最后一位客人。

见到儿子,她笑得更灿烂,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她把豆浆和热腾腾的肉包子放到桌上。

“谢谢妈。”

姜枫拉开板凳坐下,喝着温豆浆,燥热和饥饿都缓解不少。

李翠花一边收拾桌子,一边问:“枫儿,昨天去县城跑了一天,有眉目了吗?你可是咱们这十里八乡第一个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不难吧?”

她话里满是期盼和关心,让姜枫心里一酸。

他停了停,抬头笑着说:“妈,不着急。县城的好单位就那么几个,竞争也大。我打算这段时间先在家帮帮你们,等机会再说。”

他其实是被拒绝怕了,没敢说实话。

那些面试官客气、冷漠的眼神,比夏天的太阳还灼人。

李翠花笑容微微暗淡,但还是点头:“也好,有你在家,我们也能轻松点。”

“回来就对了!”

父亲姜大海瓮声瓮气地插话,擦了把汗,露出一口白牙,笑得憨厚,“城里有啥好的?挤得跟罐头似的。家里地方大,空气好,还有你妈的饭。再说了,婷儿马上高考,你也能帮帮她。”

父亲的话朴实,却像石头压在姜枫心头。

姜枫顺着目光望过去。

铺子一角的桌旁,妹妹姜婷安静地坐着,黑框眼镜,马尾简单,左手捏着菜包,右手捧着厚厚的英语词汇书,嘴里念念有词,专注得仿佛与世隔绝。

听到父母提到自己,姜婷抬头,目光穿过镜片,与哥哥对视。

她的眼神里没有同情,只有理解和一点担忧,仿佛在说:“哥,别急,我相信你。”

她对哥哥微微一笑,又低头继续背单词。

兄妹俩一直感情好,姜枫知道,妹妹最懂他的骄傲和挣扎。

这份无声的支持,让他心头一暖,也让他更想扛起家庭的责任。

午饭后,食客散去,铺子里终于安静了。姜枫默默帮父母收拾,擦桌椅,冲地面,一家人配合默契,仿佛他从未离开。

收拾完,父母去午休。姜枫回到卧室,房间还是那么热,心里却更沉重了。

他看着简陋的屋子:一张床、一张桌子、掉漆的衣柜,墙上还贴着高中时的篮球明星海报,已经泛黄。这里承载了他的少年时光,也见证过他想逃离的决心。

可现在,他又回来了。

他不想让父亲的脊背再弯下去,不想母亲的手被油碱侵蚀得粗糙,更不想让妹妹因为学费而发愁。

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改变这一切。

但该从哪开始呢?

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最终目光落在书桌角落的牛皮纸筒上。

姜枫走过去,解开红绳,展开纸筒。

是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边角磨损。父亲年轻时凭记忆画的,上面标着村子周围的山林、溪流和特殊地形。

他手指在地图上慢慢移动。或许......可以上山看看?

城里工作暂时没着落,总不能天天在家混吃。

这山里多草药,采些卖钱,运气好还能捉点野味,补贴家用,也算给自己找点事做。

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改变家庭的机会,哪怕只是山里的一株药材、一只野兔。

指尖在地图上划过“野猪林”“一线天”,最终停在一个用朱笔圈起的三字地点——“龙隐潭”。

手指无意间一触,竟感觉到一阵微微的酥麻,好像有股电流从地图传来,让他心头猛跳。

龙隐潭?

他记得,村里老人都说那潭邪乎,水深雾重,传说潭底藏着蛟龙,没人敢去。

可现在,这三个字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魔力,牢牢吸引着他,像是在暗示着什么命运的转机。

明天,就去那里看看。

姜枫的眼里第一次燃起了灼热的光芒,驱散了心头多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