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个宫斗爽!30个大女主掀翻后宫更新时间:2025-10-10 11:00:45
释放阅读上一章
就这个宫斗爽!30个大女主掀翻后宫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5章

东宫美人(五)

夜里宫人来信称今夜陛下歇在棋玉殿中。

我低叹,白日的落水风波,陛下只挑阿询的错,棋玉掴他那一巴掌却绝口不提,连一句申斥都没有。

我与萧礼多年夫妻,早在生产那夜就对他彻底寒心。

但阿询一个六岁孩童,怎么会不委屈?我带了宵夜去看阿询时,这孩子已经抄起《孝经》来了。

见我来,他未说话,眼中却浮起水雾。我如何能不心疼,「吃些东西吧,明日再抄。」

他低着头,说:「母后,是询儿不好,不得父皇欢心。」

我抚上他的肩头,心中酸涩难当,向他解释缘由:

「你是母后最心爱的孩子,你很好。至于你父皇,他喜爱德妃多于我,自然就更喜欢德妃所生的阿嚣。

「何况你与阿嚣不同,你是中宫嫡出,你的成长就意味着你父皇的老去。

「他忌惮你,便不能全心意的爱你。但你还有母后。」

宫里的孩子大多早熟,那一夜,萧询沉默着抄完了百遍《孝经》。

天光大亮时,他终于停笔,向我轻声说:「母后,我知道的,其实您也喜欢并蒂莲花。」

他提起并蒂莲,恍然间,我想起了当年宫里赏下来的莲花钗来。

我是在生下乐温后的第二年,一个偶然的契机,从太后口中方知道自己是如何成为东宫太子妃的。

太后说,当萧礼向他们相求之后,岑家暗中就进了帝后的人,以考察棋玉的品德。

棋玉鬓发上的两支莲花钗太过扎眼,陛下觉得棋玉过于贪婪,不够谦逊,故而改了人选。

如果这话是在我未出阁的时候听到,或许会信,但现在我已浸润宫廷数年,不由哂笑。

京都贵女那么多,即使不选棋玉,何必将自己推上来?

归根结底,太上皇是觉得萧礼在婚姻一事上过于放肆,有意敲打罢了。

毕竟,国朝此前也不是没有被废的太子妃,若我真的不行,废了,再换一个便是了。

待萧询睡下后,我命窈絮回了趟家。

窈絮是家生子,父母都是府中的老人,又没儿子,本是要作为陪房随我出嫁,我既嫁入宫中,他们一家便留在府里。

又过了几日,阿询就带着妹妹出宫去了,他们去了太上皇与太后养老的长寿庄。

那里有的是空地,乐温的美人风筝可随意放飞而不必担心被什么勾住而败了兴致。

6

宫中时日如流水,神凤七年的时候,太上皇薨。

众多子孙中,最伤心的要数阿询。他常去长寿庄走动,与太上皇祖孙情笃。

我担心他的身体,炖了好些补身的汤水。

而太上皇出殡那日,当着众多朝臣和宗室的面,站在最前面的阿询忽然喷出一口血来,身子猛烈一晃,随即摔倒在地昏迷不醒。

太医诊断出此乃中毒所致。

萧礼自然是震怒的,一番查证之后,凶手指向了贤妃苏氏。

阿询所中之毒乃是西南奇毒,而偏偏贤妃之兄多年以前曾经镇压过西南蛮兵。

况且在严审之下,我殿内已有宫婢招认,受了苏家的恩惠,将毒药溶在水里,又以蘸过毒水的布帕擦拭了底下人替萧询整治膳食时所使的汤煲。

一夕之间苏家倒台,连带着贤妃所生的皇三子都受了厌弃。

这场雷霆之怒砸到苏家头上时,棋玉正卧床休养。

岁月似乎格外偏爱她,不肯让她的美丽有半点损耗,即使小产之后面容苍白,瞧着都有病西施的美态。

她这几年怀了两次孕,每一次都没有保住,最初也疑心我或者贤妃做了手脚,可她的近身之物一向小心,怕还是天生体弱之由。

神凤十年的时候,我生了一场重病,久也不见好。

萧礼渐信道教,要我上章首过,被我断然拒绝:「为太子妃、为皇后,我问心无愧,并无过错。」

真是这样吗?只有我自己知道,真相如何。

我嫁给萧礼十七年来,的确做过不少坏事。

譬如说,我从娘家入手,在母亲的衣料和岑家献给棋玉的温补药材上动了手脚,无声息地弄掉了棋玉的子嗣。

可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我与棋玉各有子嗣,势同水火,我不能给她任何踩在自己头上的机会。

在一双儿女的陪伴下,我最终从这场疾病中挺了过来。

病愈后不久,请陛下立嫡长子萧询的折子便飞到了陛下案上。

从礼法上来说,萧询的继立名正言顺,但萧礼却按下不发。

他不想册立太子又怎样,他拖不了几天了。

因为——

陛下千秋节那日,在宫廷宴会中,平日里甚少出面的皇二子列席。

到他献寿时,皇二子却替他的母妃喊起了冤。

当尘封已久的人名被翻了出来,陛下一霎怔愣后,记忆里浮现出贤妃的脸来。

地上跪着的皇二子形销骨立,死死地睁大眼睛瞧着自己。

贤妃是因长子萧询中毒一事才打入冷宫,若是贤妃有冤,那么……

高高在上的帝王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狂热:「你先起来,你说贤妃有冤,可有什么证据?」

我垂下眼睫,轻轻吹了吹杯盏中的热茶。证据,自然是有的。

在陛下的授意下,贤妃之案重审。但所谓真相却并不肯像他预料想的那样。

当年被处决了的宫婢原来留有家人,十来岁的小姑娘跪在地上哀哀哭泣着,说着她知道的真相:

「母亲告诉我,姐姐入宫后开始时在御花园里侍弄花草,有一年母亲生了病,姐姐在御花园里哭,遇见了德妃娘娘。

「德妃给了我姐姐银钱,要她将钱带出去给母亲治病。后来姐姐因着机缘入了皇后宫里,德妃便要姐姐充当眼线……

「后来父亲喝醉酒,打死了人,要偿命。姐姐又求到德妃那里去。

「德妃说,可以帮这个忙,但却要姐姐日后为她做一件事。这件事,便是给太子下毒,同时攀咬贤妃……」

够了,戏唱到这里足矣。

我冷声道:「好个德妃!好个一石二鸟的毒计,要不是当年阿询喝得少,今天陛下身边可用的岂不是只剩下由她所出的阿嚣!」

当证据摊到明面上时,同当年的贤妃一样,棋玉亦不住喊冤。

可若喊冤有用,贤妃便不必在冷宫里磋磨了三年。

贤妃被释出,三年冷宫生涯,将她折磨的如同老妇一般。就算出来了,帝王的宠爱也与她无缘。

棋玉则被送到城郊庙里,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她出宫前,我们姐妹见了一面。

棋玉已不再是当年不谙世事的愚钝少女,她指着我,目眦欲裂:「是你,是你三年前就开始布局来害我!」

我轻轻摇头:「棋玉,你大错铸成,却还不知悔改,只愿青灯木鱼,能让你忏悔自己的罪过。」

这也是我今生,与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多年前她曾给我上过一课,人越是得意,就越要警醒。

后来窈絮告诉我母亲求见的消息。

我替女儿剥着龙眼,道:「告诉母亲,陛下将棋玉送至庙里已是网开一面,贤妃却在冷宫里熬了三年。庙里纵然清苦,总比冷宫里强。」

一月后,陛下立嫡长子萧询为太子。

阿询身份贵重,更何况,除阿询以外,他已没得选。

事情到这,便只剩下熬时间了。

就像陛下昔日在东宫里做的一样,熬到皇帝肯退位,或者熬到皇帝驾崩,便算是熬出头了。

我唯一担心的是那来自西南的毒药在阿询体内还有残留——三年前,儿子拿着毒药找到我时,我着实吃了一惊。

但这步棋,虽然耗时长些,但的确奏效。

棋玉的冤并没有喊错,可冷宫里的贤妃和三皇子都认定了凶手是她,死去的宫婢家眷也认定了是她,就算有一百张口,事也说不清楚了。

毕竟谁也想不到,这样凶险的毒,竟然是十三岁的阿询掐算着剂量,自己服下的。

比起他昔日的父皇来,萧询更适合当一个太子,他受到的帝王猜忌更多,应对的也更加周全。

在更漏声声里,我沉沉闭上双眼。

睡前想着,该找个时机要向陛下进言,后宫空虚,应广选美人。

如今民富国强,一位天子稍稍放纵享受,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若皇帝不昏庸,如何显出太子的贤能来。

半梦半醒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年少时的岁月。

那时的我绝想不到有朝一日将在深宫里,与姐妹相斗,与帝王相斗,机关算尽,诡计百出。

或许,这就是深宫内,所有女人的命运。

暗夜里,不知哪里响起淙淙琴声来,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5章

作者名:读点编辑部
更新时间:2025-10-10 11:00:45

东宫美人(五)

夜里宫人来信称今夜陛下歇在棋玉殿中。

我低叹,白日的落水风波,陛下只挑阿询的错,棋玉掴他那一巴掌却绝口不提,连一句申斥都没有。

我与萧礼多年夫妻,早在生产那夜就对他彻底寒心。

但阿询一个六岁孩童,怎么会不委屈?我带了宵夜去看阿询时,这孩子已经抄起《孝经》来了。

见我来,他未说话,眼中却浮起水雾。我如何能不心疼,「吃些东西吧,明日再抄。」

他低着头,说:「母后,是询儿不好,不得父皇欢心。」

我抚上他的肩头,心中酸涩难当,向他解释缘由:

「你是母后最心爱的孩子,你很好。至于你父皇,他喜爱德妃多于我,自然就更喜欢德妃所生的阿嚣。

「何况你与阿嚣不同,你是中宫嫡出,你的成长就意味着你父皇的老去。

「他忌惮你,便不能全心意的爱你。但你还有母后。」

宫里的孩子大多早熟,那一夜,萧询沉默着抄完了百遍《孝经》。

天光大亮时,他终于停笔,向我轻声说:「母后,我知道的,其实您也喜欢并蒂莲花。」

他提起并蒂莲,恍然间,我想起了当年宫里赏下来的莲花钗来。

我是在生下乐温后的第二年,一个偶然的契机,从太后口中方知道自己是如何成为东宫太子妃的。

太后说,当萧礼向他们相求之后,岑家暗中就进了帝后的人,以考察棋玉的品德。

棋玉鬓发上的两支莲花钗太过扎眼,陛下觉得棋玉过于贪婪,不够谦逊,故而改了人选。

如果这话是在我未出阁的时候听到,或许会信,但现在我已浸润宫廷数年,不由哂笑。

京都贵女那么多,即使不选棋玉,何必将自己推上来?

归根结底,太上皇是觉得萧礼在婚姻一事上过于放肆,有意敲打罢了。

毕竟,国朝此前也不是没有被废的太子妃,若我真的不行,废了,再换一个便是了。

待萧询睡下后,我命窈絮回了趟家。

窈絮是家生子,父母都是府中的老人,又没儿子,本是要作为陪房随我出嫁,我既嫁入宫中,他们一家便留在府里。

又过了几日,阿询就带着妹妹出宫去了,他们去了太上皇与太后养老的长寿庄。

那里有的是空地,乐温的美人风筝可随意放飞而不必担心被什么勾住而败了兴致。

6

宫中时日如流水,神凤七年的时候,太上皇薨。

众多子孙中,最伤心的要数阿询。他常去长寿庄走动,与太上皇祖孙情笃。

我担心他的身体,炖了好些补身的汤水。

而太上皇出殡那日,当着众多朝臣和宗室的面,站在最前面的阿询忽然喷出一口血来,身子猛烈一晃,随即摔倒在地昏迷不醒。

太医诊断出此乃中毒所致。

萧礼自然是震怒的,一番查证之后,凶手指向了贤妃苏氏。

阿询所中之毒乃是西南奇毒,而偏偏贤妃之兄多年以前曾经镇压过西南蛮兵。

况且在严审之下,我殿内已有宫婢招认,受了苏家的恩惠,将毒药溶在水里,又以蘸过毒水的布帕擦拭了底下人替萧询整治膳食时所使的汤煲。

一夕之间苏家倒台,连带着贤妃所生的皇三子都受了厌弃。

这场雷霆之怒砸到苏家头上时,棋玉正卧床休养。

岁月似乎格外偏爱她,不肯让她的美丽有半点损耗,即使小产之后面容苍白,瞧着都有病西施的美态。

她这几年怀了两次孕,每一次都没有保住,最初也疑心我或者贤妃做了手脚,可她的近身之物一向小心,怕还是天生体弱之由。

神凤十年的时候,我生了一场重病,久也不见好。

萧礼渐信道教,要我上章首过,被我断然拒绝:「为太子妃、为皇后,我问心无愧,并无过错。」

真是这样吗?只有我自己知道,真相如何。

我嫁给萧礼十七年来,的确做过不少坏事。

譬如说,我从娘家入手,在母亲的衣料和岑家献给棋玉的温补药材上动了手脚,无声息地弄掉了棋玉的子嗣。

可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我与棋玉各有子嗣,势同水火,我不能给她任何踩在自己头上的机会。

在一双儿女的陪伴下,我最终从这场疾病中挺了过来。

病愈后不久,请陛下立嫡长子萧询的折子便飞到了陛下案上。

从礼法上来说,萧询的继立名正言顺,但萧礼却按下不发。

他不想册立太子又怎样,他拖不了几天了。

因为——

陛下千秋节那日,在宫廷宴会中,平日里甚少出面的皇二子列席。

到他献寿时,皇二子却替他的母妃喊起了冤。

当尘封已久的人名被翻了出来,陛下一霎怔愣后,记忆里浮现出贤妃的脸来。

地上跪着的皇二子形销骨立,死死地睁大眼睛瞧着自己。

贤妃是因长子萧询中毒一事才打入冷宫,若是贤妃有冤,那么……

高高在上的帝王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狂热:「你先起来,你说贤妃有冤,可有什么证据?」

我垂下眼睫,轻轻吹了吹杯盏中的热茶。证据,自然是有的。

在陛下的授意下,贤妃之案重审。但所谓真相却并不肯像他预料想的那样。

当年被处决了的宫婢原来留有家人,十来岁的小姑娘跪在地上哀哀哭泣着,说着她知道的真相:

「母亲告诉我,姐姐入宫后开始时在御花园里侍弄花草,有一年母亲生了病,姐姐在御花园里哭,遇见了德妃娘娘。

「德妃给了我姐姐银钱,要她将钱带出去给母亲治病。后来姐姐因着机缘入了皇后宫里,德妃便要姐姐充当眼线……

「后来父亲喝醉酒,打死了人,要偿命。姐姐又求到德妃那里去。

「德妃说,可以帮这个忙,但却要姐姐日后为她做一件事。这件事,便是给太子下毒,同时攀咬贤妃……」

够了,戏唱到这里足矣。

我冷声道:「好个德妃!好个一石二鸟的毒计,要不是当年阿询喝得少,今天陛下身边可用的岂不是只剩下由她所出的阿嚣!」

当证据摊到明面上时,同当年的贤妃一样,棋玉亦不住喊冤。

可若喊冤有用,贤妃便不必在冷宫里磋磨了三年。

贤妃被释出,三年冷宫生涯,将她折磨的如同老妇一般。就算出来了,帝王的宠爱也与她无缘。

棋玉则被送到城郊庙里,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她出宫前,我们姐妹见了一面。

棋玉已不再是当年不谙世事的愚钝少女,她指着我,目眦欲裂:「是你,是你三年前就开始布局来害我!」

我轻轻摇头:「棋玉,你大错铸成,却还不知悔改,只愿青灯木鱼,能让你忏悔自己的罪过。」

这也是我今生,与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多年前她曾给我上过一课,人越是得意,就越要警醒。

后来窈絮告诉我母亲求见的消息。

我替女儿剥着龙眼,道:「告诉母亲,陛下将棋玉送至庙里已是网开一面,贤妃却在冷宫里熬了三年。庙里纵然清苦,总比冷宫里强。」

一月后,陛下立嫡长子萧询为太子。

阿询身份贵重,更何况,除阿询以外,他已没得选。

事情到这,便只剩下熬时间了。

就像陛下昔日在东宫里做的一样,熬到皇帝肯退位,或者熬到皇帝驾崩,便算是熬出头了。

我唯一担心的是那来自西南的毒药在阿询体内还有残留——三年前,儿子拿着毒药找到我时,我着实吃了一惊。

但这步棋,虽然耗时长些,但的确奏效。

棋玉的冤并没有喊错,可冷宫里的贤妃和三皇子都认定了凶手是她,死去的宫婢家眷也认定了是她,就算有一百张口,事也说不清楚了。

毕竟谁也想不到,这样凶险的毒,竟然是十三岁的阿询掐算着剂量,自己服下的。

比起他昔日的父皇来,萧询更适合当一个太子,他受到的帝王猜忌更多,应对的也更加周全。

在更漏声声里,我沉沉闭上双眼。

睡前想着,该找个时机要向陛下进言,后宫空虚,应广选美人。

如今民富国强,一位天子稍稍放纵享受,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若皇帝不昏庸,如何显出太子的贤能来。

半梦半醒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年少时的岁月。

那时的我绝想不到有朝一日将在深宫里,与姐妹相斗,与帝王相斗,机关算尽,诡计百出。

或许,这就是深宫内,所有女人的命运。

暗夜里,不知哪里响起淙淙琴声来,如泣如诉,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