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殿月更新时间:2025-05-17 21:54:28
释放阅读上一章
楼殿月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章

生机是那美男

美男姓梁,名凤箫,生得面如皎月,眼若秋水,刀裁一般的颌骨脸廓。

可惜是个瘸子,但因是瘸子,俯首垂眸时笼着淡淡郁色,令人为他的好姿容侧目时,禁不住又添一层怜爱。

这阵子永王的宴会上时常有他,原因嘛,也不难猜——

美貌只是梁凤箫最微不足道的优点。身为当朝工部尚书梁大人府上的长子,他自幼能属文,通书画,尤精于营造工程之道。

他与父亲一同经手的亭台楼殿,件件精巧,不流于俗,很受皇帝识爱。

一时间,梁氏父子闻达于朝野内外。

众人皆知,梁凤箫将来要接他爹工部建造的掌案衣钵,专司皇家营造,如此一来,他现在替人营造的工事,将来一定是与有荣焉的抢手货。

永王有意结识,甚而逢迎,因为他想让梁凤箫在王府中主持营造一座戏台子。

这些,都是我从陆巧色那听来的。

陆巧色是永王府家妓头牌,王府饮宴陪客几乎场场都有她。

而我,只有一次,远远见过梁凤箫推着木轮椅进门的荼白身影。

不得不承认,我立时便动了心思。

自古文人雅士从欢场中捞家妓回家的先例不是没有,但这种好事需得家妓撒饵、宾客上钩、主人成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

而我,我连宴会场子的边缘都摸不着,谈什么撒饵勾引。

我是永王府最差劲的家妓,歌舞伎均排末位,器乐咏根本不会,徐嬷嬷说,也许只好去顶碗。

或是胸口碎大石。

但顶碗我长得不够谐趣,碎大石么……这身板太瘦弱,一块大石压上去,立马吐血,场面也不好看。

永王特有交代,家妓班是王府的宝贵财富,不得打骂虐待,更不得见血,需得因材施教,各扬所长,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场。

永王是会玩的,徐嬷嬷却伤透了脑筋。

她于是问我,到底会什么?

我说我很会做手工,可在宴会上扎个花圈助兴。

立时徐嬷嬷的巴掌便呼了过来,我让她打得脸歪一边,侧回脸,笑道:“嬷嬷不信么?嬷嬷哪日去了,我也扎个花圈送您,到时您便知道,我所言不假了。”

徐嬷嬷脸黑如炭,说我还是一根反骨未驯,便关柴房再饿几天。

永王说不得见血,其实不见血的治人法子也有许多啊。

徐嬷嬷将柴房门锁得砰砰直响,同另一个嬷嬷站在檐下抱怨——

原本官家出身的小姐最是棘手,没本事,不配合,性子还刚烈,动辄寻死觅活。真不如伎乐坊、歌舞司出来的贱籍,底子好,又会做人。

这冯家的小姐冯贞仪又特麻烦,没本事是一样的,性子却是说不出来的古怪。

另一个嬷嬷问了,怎么古怪?

“你说她不配合吧,她配合的,简直卖力得很。

歌舞、器乐,练起来没日没夜,那热乎劲儿,缠得老师傅见了她就躲。

确实是用功了,也确实没天分。

成日里见了人,甭管是谁,皆是笑吟吟的,手脚勤快,言语热络……”

“那不挺好?”

徐嬷嬷默了片瞬,想是闭眼猛摇了摇头,“好什么,滑不溜手的。”

她压低了嗓音,“还不如那些刚烈的,一头碰死了干净。

你还以为她真是个没心肝的?

一日我瞧见她独自个儿站在永王寝殿前好半晌,那眼神阴冷的哟,岂是个心思单纯的小女子会有的?”

另一个嬷嬷惊讶地唤了声“哎呀”,“难道她与王爷……”

王府中私言王爷秘辛是大罪,这后半截话便立即给掐了,接着是一阵衣衫窸窣之声,渐渐走远消隐了。

柴房里的夜,很寂静,亦很无聊。

我拿秸秆、草皮以随身携带的水胶黏合,很利索地做出了一副庭院小景:

短墙围成的小院,石桌,石凳,桌上一张木案,案中两个酒杯。

可惜眼前没有熨铁,不然这副样景能更牢靠些。

我不是顽笑,我确实很会做手工。

在建造行当里,这门手艺叫“烫样”。

便是将图纸上画的楼殿,用秸秆、草木、沙石等物,作出微型的实样来,叫主人看了好定夺,喜不喜欢,或哪里要改。

没人知道,我曾是我父手下,最好的烫样匠师。

徐嬷嬷说的没错,论那些琴棋书画闺阁女红,我是一丁点都不通的。

自幼我便跟着父亲在各样的营造工地里厮混。

我家中书房堆满了建造图纸与画具、样具,书册除了《营造法式》之类的专籍,别的再没有了。

那日,与我一同被卖进府的林家小姐邀我一同撞柱自尽,我婉拒了。

她骂了我一句很深奥的话,仿佛是从《女诫》中来的,我不懂,我没读过《女诫》,《女则》也没读过。

林小姐义正词严,责我给大晟的官家小姐蒙羞了,竟甘于让北雍这些蛮夷玩弄于股掌。

我想了一想,还是对她说:

当今世间只有大雍,再没有大晟了,如今人管它叫“前晟”。

一样东西加了“前”字,便是说,它是过去的了,咱们不该总回头看。

林小姐气得将嘴唇咬出血,冷笑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她爹与我爹同朝为官,宇文氏入关那日,她爹便悬梁殉国了。

而我爹呢,平平淡淡地,仍当他的工部主事。

前朝灭亡那夜,我爹在花园里向着皇宫拜了三拜,就着月光,我看见他邱壑纵横的脸上满是泪水。

他说:“古语有云,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按理,爹是该以死殉国的。

可是贞仪啊,宇文氏再是蛮夷,起居坐卧,遮风避雨,也得在屋檐之下,他们,也得住房子,对吗?

他们能把京城的房子烧光,能把大晟的房子烧光?

只要有人护住大晟的屋瓦,传承大晟的营造,是不是便可说——大晟虽亡,神魂犹存?”

我爹说的话,当时我没全懂,直到林小姐将死之一字带到我面前,我才发觉,自己其实也是贪生的——

这京中有太多的父亲的心血,那些垣墙壁瓦,光是看着便已足够喜悦,我舍不得它们。

譬如这座永王府,从前亦是大晟某位王爷的府邸,当时便是我父亲主持建造的。

柴房外不远是一座祠堂,当年尤富盛名。

此时,由远及近传来一阵车轱辘撞击地面的声音,以往这时辰,仆役会推车来添香火。

谁会记得,今日,亦是我父亲的忌日呢。

我将那一副庭院小景放置到小窗栅外,让月光盛满桔草酒杯,双手合十默念:

“父亲大人尚飨,庇佑贞仪脱离苦海,早日查明您的死因,继承您的衣钵。”

过了半晌,我伸手出去想将东西收回来,不慎却将它推得远了。

窗栅外空荡荡的,我再摸不着那副样景。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章

书名:楼殿月
作者名:大兔君Chloe
更新时间:2025-05-17 21:54:28

生机是那美男

美男姓梁,名凤箫,生得面如皎月,眼若秋水,刀裁一般的颌骨脸廓。

可惜是个瘸子,但因是瘸子,俯首垂眸时笼着淡淡郁色,令人为他的好姿容侧目时,禁不住又添一层怜爱。

这阵子永王的宴会上时常有他,原因嘛,也不难猜——

美貌只是梁凤箫最微不足道的优点。身为当朝工部尚书梁大人府上的长子,他自幼能属文,通书画,尤精于营造工程之道。

他与父亲一同经手的亭台楼殿,件件精巧,不流于俗,很受皇帝识爱。

一时间,梁氏父子闻达于朝野内外。

众人皆知,梁凤箫将来要接他爹工部建造的掌案衣钵,专司皇家营造,如此一来,他现在替人营造的工事,将来一定是与有荣焉的抢手货。

永王有意结识,甚而逢迎,因为他想让梁凤箫在王府中主持营造一座戏台子。

这些,都是我从陆巧色那听来的。

陆巧色是永王府家妓头牌,王府饮宴陪客几乎场场都有她。

而我,只有一次,远远见过梁凤箫推着木轮椅进门的荼白身影。

不得不承认,我立时便动了心思。

自古文人雅士从欢场中捞家妓回家的先例不是没有,但这种好事需得家妓撒饵、宾客上钩、主人成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

而我,我连宴会场子的边缘都摸不着,谈什么撒饵勾引。

我是永王府最差劲的家妓,歌舞伎均排末位,器乐咏根本不会,徐嬷嬷说,也许只好去顶碗。

或是胸口碎大石。

但顶碗我长得不够谐趣,碎大石么……这身板太瘦弱,一块大石压上去,立马吐血,场面也不好看。

永王特有交代,家妓班是王府的宝贵财富,不得打骂虐待,更不得见血,需得因材施教,各扬所长,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场。

永王是会玩的,徐嬷嬷却伤透了脑筋。

她于是问我,到底会什么?

我说我很会做手工,可在宴会上扎个花圈助兴。

立时徐嬷嬷的巴掌便呼了过来,我让她打得脸歪一边,侧回脸,笑道:“嬷嬷不信么?嬷嬷哪日去了,我也扎个花圈送您,到时您便知道,我所言不假了。”

徐嬷嬷脸黑如炭,说我还是一根反骨未驯,便关柴房再饿几天。

永王说不得见血,其实不见血的治人法子也有许多啊。

徐嬷嬷将柴房门锁得砰砰直响,同另一个嬷嬷站在檐下抱怨——

原本官家出身的小姐最是棘手,没本事,不配合,性子还刚烈,动辄寻死觅活。真不如伎乐坊、歌舞司出来的贱籍,底子好,又会做人。

这冯家的小姐冯贞仪又特麻烦,没本事是一样的,性子却是说不出来的古怪。

另一个嬷嬷问了,怎么古怪?

“你说她不配合吧,她配合的,简直卖力得很。

歌舞、器乐,练起来没日没夜,那热乎劲儿,缠得老师傅见了她就躲。

确实是用功了,也确实没天分。

成日里见了人,甭管是谁,皆是笑吟吟的,手脚勤快,言语热络……”

“那不挺好?”

徐嬷嬷默了片瞬,想是闭眼猛摇了摇头,“好什么,滑不溜手的。”

她压低了嗓音,“还不如那些刚烈的,一头碰死了干净。

你还以为她真是个没心肝的?

一日我瞧见她独自个儿站在永王寝殿前好半晌,那眼神阴冷的哟,岂是个心思单纯的小女子会有的?”

另一个嬷嬷惊讶地唤了声“哎呀”,“难道她与王爷……”

王府中私言王爷秘辛是大罪,这后半截话便立即给掐了,接着是一阵衣衫窸窣之声,渐渐走远消隐了。

柴房里的夜,很寂静,亦很无聊。

我拿秸秆、草皮以随身携带的水胶黏合,很利索地做出了一副庭院小景:

短墙围成的小院,石桌,石凳,桌上一张木案,案中两个酒杯。

可惜眼前没有熨铁,不然这副样景能更牢靠些。

我不是顽笑,我确实很会做手工。

在建造行当里,这门手艺叫“烫样”。

便是将图纸上画的楼殿,用秸秆、草木、沙石等物,作出微型的实样来,叫主人看了好定夺,喜不喜欢,或哪里要改。

没人知道,我曾是我父手下,最好的烫样匠师。

徐嬷嬷说的没错,论那些琴棋书画闺阁女红,我是一丁点都不通的。

自幼我便跟着父亲在各样的营造工地里厮混。

我家中书房堆满了建造图纸与画具、样具,书册除了《营造法式》之类的专籍,别的再没有了。

那日,与我一同被卖进府的林家小姐邀我一同撞柱自尽,我婉拒了。

她骂了我一句很深奥的话,仿佛是从《女诫》中来的,我不懂,我没读过《女诫》,《女则》也没读过。

林小姐义正词严,责我给大晟的官家小姐蒙羞了,竟甘于让北雍这些蛮夷玩弄于股掌。

我想了一想,还是对她说:

当今世间只有大雍,再没有大晟了,如今人管它叫“前晟”。

一样东西加了“前”字,便是说,它是过去的了,咱们不该总回头看。

林小姐气得将嘴唇咬出血,冷笑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她爹与我爹同朝为官,宇文氏入关那日,她爹便悬梁殉国了。

而我爹呢,平平淡淡地,仍当他的工部主事。

前朝灭亡那夜,我爹在花园里向着皇宫拜了三拜,就着月光,我看见他邱壑纵横的脸上满是泪水。

他说:“古语有云,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按理,爹是该以死殉国的。

可是贞仪啊,宇文氏再是蛮夷,起居坐卧,遮风避雨,也得在屋檐之下,他们,也得住房子,对吗?

他们能把京城的房子烧光,能把大晟的房子烧光?

只要有人护住大晟的屋瓦,传承大晟的营造,是不是便可说——大晟虽亡,神魂犹存?”

我爹说的话,当时我没全懂,直到林小姐将死之一字带到我面前,我才发觉,自己其实也是贪生的——

这京中有太多的父亲的心血,那些垣墙壁瓦,光是看着便已足够喜悦,我舍不得它们。

譬如这座永王府,从前亦是大晟某位王爷的府邸,当时便是我父亲主持建造的。

柴房外不远是一座祠堂,当年尤富盛名。

此时,由远及近传来一阵车轱辘撞击地面的声音,以往这时辰,仆役会推车来添香火。

谁会记得,今日,亦是我父亲的忌日呢。

我将那一副庭院小景放置到小窗栅外,让月光盛满桔草酒杯,双手合十默念:

“父亲大人尚飨,庇佑贞仪脱离苦海,早日查明您的死因,继承您的衣钵。”

过了半晌,我伸手出去想将东西收回来,不慎却将它推得远了。

窗栅外空荡荡的,我再摸不着那副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