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废柴:我凭科举位极人臣更新时间:2025-05-12 17:40:16
释放阅读上一章
寒门废柴:我凭科举位极人臣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2章

京城,瑞亲王府。

得高望重的御医给郡主号完脉,拉上被褥轻轻盖她身体上。

她面容清瘦,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因病情复发而陷入昏迷中。

瑞亲王随御医一起来到客厅,神色凝重问他,女儿的病情如何。

御医摇摇头,沉重叹息:“郡主己亥年九月初十卯时出生,是纯阴之体,现在阴毒已入骨髓。若不在十八岁前找到纯阳之体的男子结婚,进行阴阳调和,恐怕活不过十八岁。”

“什么!”瑞亲王万分震惊,手一哆嗦,盖碗茶掉在地上摔粉碎。

王妃闻言瘫软地上,身边的婢女赶快将她扶起来。

她心如刀绞,咬紧嘴唇,暗自垂泪:我命比黄连的女儿啊!

御医说:“这四年内,我给她开药压制毒性。希望这四年内能找到纯阳之体的男子,不然,还请王爷节哀。”

瑞亲王脸上逐渐浮现坚毅之色:“找,必须找,纵然寻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

“啊嚏!”

正逛村庄的赵婴鼻子痒痒的,打个喷嚏,嘴里自言自语:“哪个龟孙背后说我坏话?招你惹你了,真是的!”

绕村子逛完一圈,赵婴已有大体的了解,它不算大,也不算小,有二三千人口。

几里外的西边有座鹅岗山,占地几十里,山中奇花异草,各种野兽全有。有猎人在山里打猎,也能赚些钱。

山北一条曲折的泥河,河里鱼虾丰富。村民闲时去捕鱼,拿去卖掉换钱,补贴家用。

赵庄不属于山区,而是平原,向东望去,千里沃野,一马平川,养育祖祖辈辈的村民。

只靠种田发不了财的,几千年的历史已证明这点。想挣大钱,还要靠商业。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正好这个历史时空没有唐诗宋词元曲,也没有唐宋传奇,更没有明清小说,自己抄来卖点小钱花花。

有钱自然可以读私塾,考科举,当大官,开启呼风唤雨的人生。

逛完村子,赵婴回到家,铺开一沓白纸,拿起笔墨,开写《隋乱》这本网络小说。

既然历史从隋末拐弯,百姓们熟悉隋末的历史人物,写这本小说,刚好符合大家的阅读习惯。

这本书是酒徒大神的作品,全书二百余万字,讲述名叫李旭的少年因参加隋炀帝的北征高丽,从而成名的故事。

赵婴嫌字数多,压缩到一百五十万字,计划每本十五万字,出版十本把整个故事讲完。

这本书曾获奖无数,还是第一本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质量杠杠的,能打动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也能打动隋乱之后的百姓。

赵婴奋笔疾书,每天写八千字或一万字,每天累成狗。

父亲问他整天藏在屋子里涂涂写写的干什么,劝他不要再读书考科举了,活得轻松些,开开心心就好。

赵婴坦然一笑,说写着玩的。

喜欢偷懒耍滑的三叔,只要有事就叫赵婴帮他干活。赵婴不去他就来拉,硬是把赵婴从书桌前拉走,让赵婴无法专心写书。

只有母亲心疼他,支持他写东西。

赵婴写书时,爷爷站在院子里骂:“蚂蚁尿书上,识(湿)几个字?你还写书?看把你能的,你咋不上天?”

奶奶也冷言冷语挖苦赵婴白吃饭,浪费粮食。

大伯遇到赵婴时笑嘻嘻说:“哟呵,我家大才子出来透气了?书写到什么情节了?是不是写不下去了?要不要我帮你?”

赵婴听出来,他表面帮助自己,实际还是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一甩脸不理他了。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谁也阻挡不了我赚钱的步伐!

大伯偷偷将笔墨纸砚藏起来,不让赵婴找到纸,无纸就写不成书。但赵婴总能找到,然后再藏起来,反而让他找不到。

就这样赵婴白天干活,晚上在家人的冷言冷语中点灯写书,眼睛都熬红了,终于在二十天才把第一本书写完。

第二天把书稿整理好,揣进怀里,精神振奋走向县城叶邑。

路上,赵婴一会捉只蝴蝶,一会儿折个树枝,一会儿抓一把狗尾巴草,玩得不亦乐呼。

赵庄离县城二十余里,赵婴边走边玩,两个时辰左右赶到县城。

县城店多,街上人也多,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要么逛街,要么买东西。叫买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赵婴无心逛街,经路人指点,找到一家最大的印刷作坊:星光斋。

东家姓韦,名极星,是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有几分文雅,看样子是个读书种子。

他平时印刷年画对联,也印四书五经等常销作品,还印辅导科举考试的名家范文。

他的作坊不大,不到十个学徒。生意不算火爆,也不算低迷,混碗饭吃个肚圆还是可以的。

赵婴把自己想印刷小说,拿到书肆卖的意思讲明,静候他的回答。

韦极星皱眉说:“我印过小说稗类,市场反响平平,至今还有些货没卖出去。所以抱歉了,我不能接你的活。”

赵婴呵呵一笑,拿出自己的书稿:“东家看看我的书稿,吸引力极强。你出版了,必定会赚钱。”

韦极星看都不看书稿一眼,直接开启嘲讽模式:“你这人耳朵聋?我说过小说没市场,你还要印刷?”

“这书真的有市场......”赵婴拿着书稿自信地说。

韦极星满眼不屑:“你才多大年龄?什么身份?秀才?举人?还是进士?”

“我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秀才,连童生也没考中。”赵婴眼含笑意回了一句。

“那你告诉我,谁给你的自信,你的书能大卖?我赔钱怎么办?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可要考虑成本的!”韦极星烦得不得了,如驱鸡鸭,挥手将赵婴赶出门去。

赵婴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仍然举着书稿自信满满说道:“我来都来了,你看看又不损失什么。”

韦极星说:“不要跟我浪费时间,我没功夫陪你胡闹!”

赵婴抿了抿嘴,笃定地说:“我写的是《隋乱》的历史小说,你确定不看看内容?”

隋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伟大之处,虽然他分裂成十个国家,现在乱成一锅粥。

他半信半疑接过书稿,打开第一页看起来。

这一看不得了,半个时辰他没抬头。他被曲折的情节吸引,被活生生的人物打动,这本书仿佛有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让他爱不释手。

凭着出版多年的丰富经验,他认为这本书不会赔钱,可以印刷一千册试试市场反应。

问赵婴:“你想怎么合作?”

赵婴想了想说:“我不要你一分稿费,成品印刷出来,卖掉我们五五分成。”

通常都是东家买断稿子,盈亏赔赚与作者无关。这就有一定的风险,谁也不敢保证书一定畅销。

若是换成分成模式,卖得少,赚得少,分给作者的钱也少。卖得多,赚得多,大家都赚钱。

这个全新的模式吸引了韦极星,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干一票再说。

便说:“我有印刷成本,不合适五五分成,不如我们三七分?”

赵婴当然不愿吃亏,网络作家还五五分成,为何自己不能多赚点?与他搞价还价。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2章

作者名:薪火
更新时间:2025-05-12 17:40:16

京城,瑞亲王府。

得高望重的御医给郡主号完脉,拉上被褥轻轻盖她身体上。

她面容清瘦,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因病情复发而陷入昏迷中。

瑞亲王随御医一起来到客厅,神色凝重问他,女儿的病情如何。

御医摇摇头,沉重叹息:“郡主己亥年九月初十卯时出生,是纯阴之体,现在阴毒已入骨髓。若不在十八岁前找到纯阳之体的男子结婚,进行阴阳调和,恐怕活不过十八岁。”

“什么!”瑞亲王万分震惊,手一哆嗦,盖碗茶掉在地上摔粉碎。

王妃闻言瘫软地上,身边的婢女赶快将她扶起来。

她心如刀绞,咬紧嘴唇,暗自垂泪:我命比黄连的女儿啊!

御医说:“这四年内,我给她开药压制毒性。希望这四年内能找到纯阳之体的男子,不然,还请王爷节哀。”

瑞亲王脸上逐渐浮现坚毅之色:“找,必须找,纵然寻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

“啊嚏!”

正逛村庄的赵婴鼻子痒痒的,打个喷嚏,嘴里自言自语:“哪个龟孙背后说我坏话?招你惹你了,真是的!”

绕村子逛完一圈,赵婴已有大体的了解,它不算大,也不算小,有二三千人口。

几里外的西边有座鹅岗山,占地几十里,山中奇花异草,各种野兽全有。有猎人在山里打猎,也能赚些钱。

山北一条曲折的泥河,河里鱼虾丰富。村民闲时去捕鱼,拿去卖掉换钱,补贴家用。

赵庄不属于山区,而是平原,向东望去,千里沃野,一马平川,养育祖祖辈辈的村民。

只靠种田发不了财的,几千年的历史已证明这点。想挣大钱,还要靠商业。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正好这个历史时空没有唐诗宋词元曲,也没有唐宋传奇,更没有明清小说,自己抄来卖点小钱花花。

有钱自然可以读私塾,考科举,当大官,开启呼风唤雨的人生。

逛完村子,赵婴回到家,铺开一沓白纸,拿起笔墨,开写《隋乱》这本网络小说。

既然历史从隋末拐弯,百姓们熟悉隋末的历史人物,写这本小说,刚好符合大家的阅读习惯。

这本书是酒徒大神的作品,全书二百余万字,讲述名叫李旭的少年因参加隋炀帝的北征高丽,从而成名的故事。

赵婴嫌字数多,压缩到一百五十万字,计划每本十五万字,出版十本把整个故事讲完。

这本书曾获奖无数,还是第一本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质量杠杠的,能打动二十一世纪的读者,也能打动隋乱之后的百姓。

赵婴奋笔疾书,每天写八千字或一万字,每天累成狗。

父亲问他整天藏在屋子里涂涂写写的干什么,劝他不要再读书考科举了,活得轻松些,开开心心就好。

赵婴坦然一笑,说写着玩的。

喜欢偷懒耍滑的三叔,只要有事就叫赵婴帮他干活。赵婴不去他就来拉,硬是把赵婴从书桌前拉走,让赵婴无法专心写书。

只有母亲心疼他,支持他写东西。

赵婴写书时,爷爷站在院子里骂:“蚂蚁尿书上,识(湿)几个字?你还写书?看把你能的,你咋不上天?”

奶奶也冷言冷语挖苦赵婴白吃饭,浪费粮食。

大伯遇到赵婴时笑嘻嘻说:“哟呵,我家大才子出来透气了?书写到什么情节了?是不是写不下去了?要不要我帮你?”

赵婴听出来,他表面帮助自己,实际还是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一甩脸不理他了。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谁也阻挡不了我赚钱的步伐!

大伯偷偷将笔墨纸砚藏起来,不让赵婴找到纸,无纸就写不成书。但赵婴总能找到,然后再藏起来,反而让他找不到。

就这样赵婴白天干活,晚上在家人的冷言冷语中点灯写书,眼睛都熬红了,终于在二十天才把第一本书写完。

第二天把书稿整理好,揣进怀里,精神振奋走向县城叶邑。

路上,赵婴一会捉只蝴蝶,一会儿折个树枝,一会儿抓一把狗尾巴草,玩得不亦乐呼。

赵庄离县城二十余里,赵婴边走边玩,两个时辰左右赶到县城。

县城店多,街上人也多,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要么逛街,要么买东西。叫买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

赵婴无心逛街,经路人指点,找到一家最大的印刷作坊:星光斋。

东家姓韦,名极星,是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有几分文雅,看样子是个读书种子。

他平时印刷年画对联,也印四书五经等常销作品,还印辅导科举考试的名家范文。

他的作坊不大,不到十个学徒。生意不算火爆,也不算低迷,混碗饭吃个肚圆还是可以的。

赵婴把自己想印刷小说,拿到书肆卖的意思讲明,静候他的回答。

韦极星皱眉说:“我印过小说稗类,市场反响平平,至今还有些货没卖出去。所以抱歉了,我不能接你的活。”

赵婴呵呵一笑,拿出自己的书稿:“东家看看我的书稿,吸引力极强。你出版了,必定会赚钱。”

韦极星看都不看书稿一眼,直接开启嘲讽模式:“你这人耳朵聋?我说过小说没市场,你还要印刷?”

“这书真的有市场......”赵婴拿着书稿自信地说。

韦极星满眼不屑:“你才多大年龄?什么身份?秀才?举人?还是进士?”

“我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秀才,连童生也没考中。”赵婴眼含笑意回了一句。

“那你告诉我,谁给你的自信,你的书能大卖?我赔钱怎么办?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可要考虑成本的!”韦极星烦得不得了,如驱鸡鸭,挥手将赵婴赶出门去。

赵婴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仍然举着书稿自信满满说道:“我来都来了,你看看又不损失什么。”

韦极星说:“不要跟我浪费时间,我没功夫陪你胡闹!”

赵婴抿了抿嘴,笃定地说:“我写的是《隋乱》的历史小说,你确定不看看内容?”

隋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伟大之处,虽然他分裂成十个国家,现在乱成一锅粥。

他半信半疑接过书稿,打开第一页看起来。

这一看不得了,半个时辰他没抬头。他被曲折的情节吸引,被活生生的人物打动,这本书仿佛有种不可思议的魔力,让他爱不释手。

凭着出版多年的丰富经验,他认为这本书不会赔钱,可以印刷一千册试试市场反应。

问赵婴:“你想怎么合作?”

赵婴想了想说:“我不要你一分稿费,成品印刷出来,卖掉我们五五分成。”

通常都是东家买断稿子,盈亏赔赚与作者无关。这就有一定的风险,谁也不敢保证书一定畅销。

若是换成分成模式,卖得少,赚得少,分给作者的钱也少。卖得多,赚得多,大家都赚钱。

这个全新的模式吸引了韦极星,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干一票再说。

便说:“我有印刷成本,不合适五五分成,不如我们三七分?”

赵婴当然不愿吃亏,网络作家还五五分成,为何自己不能多赚点?与他搞价还价。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