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更新时间:2024-02-27 18:30:38
释放阅读上一章
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

点众小说APP

体验流畅阅读

第10章

“那先生觉得,假如明太祖能够早点发觉,早些查出胡惟庸的阴谋,这事情可还有转圜之地?”

朱元璋把问题抛给了沈乾,想看看沈乾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其实明太祖上位之后,因诛杀功臣被后人诟病卸磨杀驴。

但我倒觉得不是,治国者必须以天下百姓为重。就算是旧部,若是犯了律法,违了纲纪,也是要惩罚的。

明太祖不会因为旧情就心慈手软,反而是雷霆手段治国。

如果能早点发现胡惟庸的心思,可能真的不会牵连那么多人。”

沈乾一番话令朱元璋十分受用。

他出身布衣,所以,他深恨一切以职权谋私利,鱼肉百姓的官员,他最见不得的,就是为官者不以百姓为重,反而作威作福。

又怎么能因为这些腐败官员是他的兄弟,他就能置若罔闻?

若说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他可不认。

他坐上皇位后给各位兄弟加官进爵,还给了每个人一道免死铁券,已经算仁至义尽。

既然沈乾也觉得早点下手为好,那现在的朱元璋,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等胡惟庸露出狐狸尾巴,他就可以立刻行动。

他要做的,就是守株待兔,布下天罗地网。

现在已经能确认胡惟庸定有蹊跷了,估计收网的日子马上就能到来了。

“先生,新的一批桌椅做好了,请先生过目。”有人来报。

“村长,我先去看看。”沈乾跟朱元璋打完招呼,便赶紧离开了。

他画的桌椅图纸出来以后,木匠就开始跟着做了,争取做到一家一户。

毕竟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总要做点脚踏实地的实事,只靠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可不行,能够实打实帮助朱家村提高生活质量才好。

李善长则跟在沈乾左右,视察工作。

但他的心思可不在这些桌椅上。

先前朱元璋回京,都没有带他。谈话时也似乎刻意避开。

接着还问了那么奇怪的问题,李善长如履薄冰,只觉得脑袋上好像悬着一把随时会掉下来的剑。

诶,对了,沈乾不是仙人吗?又颇受朱元璋器重。

他说不定知道什么!

“这批椅子的质量也不错,要是打磨的时候......”

“先生,我有一事相问。”李善长打断了沈乾的喃喃自语。

“老李你说,跟我别客气。”

“我见这几日村长都有些奇怪,似乎是有些心事。不知道先生知道什么?”

“确实。不知为何,我那天跟他讲完胡惟庸的故事之后,他就一直怪怪的。”

沈乾猜测可能是朱家村都是明朝朱家的后世,老朱又是村长,知道了明朝的那些事情,肯定会代入,所以情绪不太好。

“胡惟庸?”

李善长听到了颇为熟悉的名字。

胡惟庸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难不成在后面会出事?

“对啊,胡惟庸里通外国,对内则结党营私居功自傲。因为胡惟庸一案牵连了不少人。”

李善长一惊,竟然还成了一件案子不成?

要知道朱元璋对不忠之臣最是深恶痛绝,假如胡惟庸犯了事,那他身边的人肯定也要被彻查牵连。

那他岂不是也会......

“那......先生可知道一位李善长?”李善长开始问起了自己。

“诶,李书记,你也姓李,难不成这位李善长就是你的先祖?”

“是啊,我也很关心我的先祖如何了。”

“李善长维护提拔胡惟庸,对于胡惟庸的游说又颇为动摇,因此也算是跟胡惟庸一党了。

明太祖第一次发现时给了李善长免死,但他却并无感激之心,明太祖便一直提防。

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又帮胡惟庸藏匿不报。有人告发后,明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整个李家都没有逃过。”

“什么?不可能!”李善长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他一心辅佐朱元璋,怎么会想要帮助胡惟庸谋反?

李善长与朱元璋同心,一起出生入死,打下一片天地,乃是开国勋臣。

如今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

假设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有利可图。但他年事已高,并无此等野心和气力。

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

怎么想都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难不成他对胡惟庸,能比得过他对朱元璋?

“不过历史上对此尚有争议,我也说不好。老李,你也别太放在心上。”

毕竟谁听到自己的先祖,是意图谋反之辈,都不太能接受吧。

“不可能!欲取天下者无限,前仆后继,却都莫不为此粉身碎骨,覆宗绝祀,能保全自己脑袋的有几个人呢?

李善长没理由害了自己!”

沈乾点头道:“说的也是。所以后来有臣子劝诫明太祖,开国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场,那其他臣子该怎么看,百姓又会怎么想呢?

明太祖应该也是觉得有道理,并没有降罪于这个臣子。

后世追补开国名臣赠谥,也给了李善长谥号。”

李善长心中百般滋味,有震惊有冤屈,也有感叹。

身为臣子,伴君如伴虎,实在是要处处小心谨慎。

想来先前朱元璋对他忽然有了些提防,必定是因为沈乾说的这些事,朱元璋早就知道了。

这么一想,朱元璋的行为倒也都合理了。

糊涂啊!

李善长暗自咬牙,原来他一心辅佐的陛下已经开始不信任他了。

现如今,他还能做什么呢?

想要扭转未来的事情,他该怎么做?

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朱元璋已经对他有所怀疑,他该怎么证明他的衷心呢?

又或者,现在大明局势已稳,无论是大明,还是陛下,都已经不再需要他了......

“先生,今日这番对话,还请先生莫要告知村长。”

李善长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想赌一赌,赌现下他对大明的贡献,赌他与皇帝的情谊。

“嗯嗯,我都懂。”沈乾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不过都是好几千年之前的事情了,你也不必在意。”

没想到明朝后人对历史反应这么大。

老李应该是担心这些历史影响他与村长的关系,毕竟他俩的先祖说起来闹得挺不愉快的,

既然老李在意,那沈乾不说就是了。

李善长跟着沈乾检查完了桌椅,便说有事先行离开了。

字號
缩小
18
放大
背景
目录
设置
客户端

第10章

作者名:甲庚
更新时间:2024-02-27 18:30:38

“那先生觉得,假如明太祖能够早点发觉,早些查出胡惟庸的阴谋,这事情可还有转圜之地?”

朱元璋把问题抛给了沈乾,想看看沈乾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其实明太祖上位之后,因诛杀功臣被后人诟病卸磨杀驴。

但我倒觉得不是,治国者必须以天下百姓为重。就算是旧部,若是犯了律法,违了纲纪,也是要惩罚的。

明太祖不会因为旧情就心慈手软,反而是雷霆手段治国。

如果能早点发现胡惟庸的心思,可能真的不会牵连那么多人。”

沈乾一番话令朱元璋十分受用。

他出身布衣,所以,他深恨一切以职权谋私利,鱼肉百姓的官员,他最见不得的,就是为官者不以百姓为重,反而作威作福。

又怎么能因为这些腐败官员是他的兄弟,他就能置若罔闻?

若说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他可不认。

他坐上皇位后给各位兄弟加官进爵,还给了每个人一道免死铁券,已经算仁至义尽。

既然沈乾也觉得早点下手为好,那现在的朱元璋,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等胡惟庸露出狐狸尾巴,他就可以立刻行动。

他要做的,就是守株待兔,布下天罗地网。

现在已经能确认胡惟庸定有蹊跷了,估计收网的日子马上就能到来了。

“先生,新的一批桌椅做好了,请先生过目。”有人来报。

“村长,我先去看看。”沈乾跟朱元璋打完招呼,便赶紧离开了。

他画的桌椅图纸出来以后,木匠就开始跟着做了,争取做到一家一户。

毕竟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总要做点脚踏实地的实事,只靠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可不行,能够实打实帮助朱家村提高生活质量才好。

李善长则跟在沈乾左右,视察工作。

但他的心思可不在这些桌椅上。

先前朱元璋回京,都没有带他。谈话时也似乎刻意避开。

接着还问了那么奇怪的问题,李善长如履薄冰,只觉得脑袋上好像悬着一把随时会掉下来的剑。

诶,对了,沈乾不是仙人吗?又颇受朱元璋器重。

他说不定知道什么!

“这批椅子的质量也不错,要是打磨的时候......”

“先生,我有一事相问。”李善长打断了沈乾的喃喃自语。

“老李你说,跟我别客气。”

“我见这几日村长都有些奇怪,似乎是有些心事。不知道先生知道什么?”

“确实。不知为何,我那天跟他讲完胡惟庸的故事之后,他就一直怪怪的。”

沈乾猜测可能是朱家村都是明朝朱家的后世,老朱又是村长,知道了明朝的那些事情,肯定会代入,所以情绪不太好。

“胡惟庸?”

李善长听到了颇为熟悉的名字。

胡惟庸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难不成在后面会出事?

“对啊,胡惟庸里通外国,对内则结党营私居功自傲。因为胡惟庸一案牵连了不少人。”

李善长一惊,竟然还成了一件案子不成?

要知道朱元璋对不忠之臣最是深恶痛绝,假如胡惟庸犯了事,那他身边的人肯定也要被彻查牵连。

那他岂不是也会......

“那......先生可知道一位李善长?”李善长开始问起了自己。

“诶,李书记,你也姓李,难不成这位李善长就是你的先祖?”

“是啊,我也很关心我的先祖如何了。”

“李善长维护提拔胡惟庸,对于胡惟庸的游说又颇为动摇,因此也算是跟胡惟庸一党了。

明太祖第一次发现时给了李善长免死,但他却并无感激之心,明太祖便一直提防。

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又帮胡惟庸藏匿不报。有人告发后,明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整个李家都没有逃过。”

“什么?不可能!”李善长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他一心辅佐朱元璋,怎么会想要帮助胡惟庸谋反?

李善长与朱元璋同心,一起出生入死,打下一片天地,乃是开国勋臣。

如今他作为人臣,名份已经到了极点。

假设他想自图不轨,尚且有利可图。但他年事已高,并无此等野心和气力。

而今说他想帮助胡惟庸谋反,则是极为荒谬,大错特错了。

怎么想都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难不成他对胡惟庸,能比得过他对朱元璋?

“不过历史上对此尚有争议,我也说不好。老李,你也别太放在心上。”

毕竟谁听到自己的先祖,是意图谋反之辈,都不太能接受吧。

“不可能!欲取天下者无限,前仆后继,却都莫不为此粉身碎骨,覆宗绝祀,能保全自己脑袋的有几个人呢?

李善长没理由害了自己!”

沈乾点头道:“说的也是。所以后来有臣子劝诫明太祖,开国的有功之臣尚且得到了如此下场,那其他臣子该怎么看,百姓又会怎么想呢?

明太祖应该也是觉得有道理,并没有降罪于这个臣子。

后世追补开国名臣赠谥,也给了李善长谥号。”

李善长心中百般滋味,有震惊有冤屈,也有感叹。

身为臣子,伴君如伴虎,实在是要处处小心谨慎。

想来先前朱元璋对他忽然有了些提防,必定是因为沈乾说的这些事,朱元璋早就知道了。

这么一想,朱元璋的行为倒也都合理了。

糊涂啊!

李善长暗自咬牙,原来他一心辅佐的陛下已经开始不信任他了。

现如今,他还能做什么呢?

想要扭转未来的事情,他该怎么做?

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朱元璋已经对他有所怀疑,他该怎么证明他的衷心呢?

又或者,现在大明局势已稳,无论是大明,还是陛下,都已经不再需要他了......

“先生,今日这番对话,还请先生莫要告知村长。”

李善长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想赌一赌,赌现下他对大明的贡献,赌他与皇帝的情谊。

“嗯嗯,我都懂。”沈乾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不过都是好几千年之前的事情了,你也不必在意。”

没想到明朝后人对历史反应这么大。

老李应该是担心这些历史影响他与村长的关系,毕竟他俩的先祖说起来闹得挺不愉快的,

既然老李在意,那沈乾不说就是了。

李善长跟着沈乾检查完了桌椅,便说有事先行离开了。